据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九成的我国在校大学生具有创业意向,近两成拥有强烈的创业意向;餐饮、农业、IT、运输、教育、文化等行业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领域;七成以上在校大学生创业动机出于自我价值实现需要;曾有过创业经历者更可能成为连续创业者,这也说明年轻创业者并没有失败的概念。报告提示,对于年轻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不能也不应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更重要的是,九成左右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活动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校创业教育正向促进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同时,大学生也十分看重大学专业知识对于创业的价值,“优先转入创业项目相关专业”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学校创业鼓励政策,可见高校专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知识与技能。但现阶段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其中制约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两大阻力因素是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和经验不足。
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障碍,既有共性特征,也呈现出显著的个性化差异。为此,报告建议,高校在贯彻实施有关创业扶持政策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和困难,提供各有侧重、更加精准的创业帮助和支持,以更好满足不同类型大学生创业者的特定需求,从而切实增强高校创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于研究结果,本报告提出了“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细化”的全新观点,引起了与会学者的高度认同和热烈讨论。
在随后举行的首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院长论坛上,围绕“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实践”主题,来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温州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等高水平、代表性的高校创新创业学院,以及美国亚马逊、南方人才市场、创业黑马、瀚海智业、万学教育、独墅湖创业大学、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等在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此开展了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