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都需要由余绍淼来预测他们成年后的身高,“如果是游泳运动员,成年后不能达到一定身高,对他们的成绩影响就太大了;如果是举重运动员,身高太高又不适合。”余绍淼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在他们还是青少年的时候,就对这些体育苗子进行身高预测,是相当重要的事情,适不适合这个项目,很大程度上就看身高,“所以预测准确才是正常情况,要是预测不准确,在我看来就不正常的。”余绍淼对自己的工作这么定性,而他给自己的误差范围,是±2厘米。
看完余绍淼展示的档案之后,钱江晚报记者惊讶到嘴都合不拢了,在我作为记者的采访经历里,我很清楚一个人的身高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也就是说后天努力与否,对身高的影响程度同样重要,为什么余绍淼的预测分毫不差?
“从事体育运动专业,或者体育锻炼对一个人的身高有多大影响,需要十几二十年的长期监测。”余绍淼说,而他的双胞胎女儿,正好成为了他的实验对象。
余绍淼的身高并不算高,不到1.70米,他的大女儿1.57米,二女儿1.63米,身高相差6厘米,这是为什么?
“她们六七岁的时候,还是一样高的,那时候我的教练朋友建议我让女儿一起参与训练,往体育方向发展发展。”余绍淼说,虽然两个女儿身高当时一模一样,但是在他心里,预计到二女儿会长得更高一点,于是把二女儿送到了羽毛球教练的手下。
接下来,姐妹两人就开始往不同的人生道路发展了,大女儿上了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二女儿则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训练、比赛充斥着她的生活,直到退役。
而她们的身高,在她们的青春期时就已经有了区分,直到成年后定了型——当了运动员的二女儿比姐姐高了6厘米。
重点来了,怎么让自己的孩子“逆天改命”?道理就在这里,“身高这件事情,70%多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30%是可以靠后天努力的。”余绍淼说,一个孩子还能不能长高,关键得看骨骼线有没有闭合,在骨骼线闭合之前,均衡合理的饮食、弹跳运动、有氧运动、充足的睡眠等等,都能让孩子的个头往上窜,这也是他的二女儿比姐姐长得更高的原因。
而这也是余绍淼能准确预测运动员们身高的原因,“这些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都是‘圈养’的,影响他们身高的后天30%的因素是可控的。”
我们可以想象成自己有一个同卵双胞胎兄弟或是姐妹,他(她)一直接受着运动员式的训练、饮食和睡眠,他(她)的身高就是我们在同一个基因下,能长到的身高极限。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没有长到那个高度,就是被自己给“耽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