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御酒释“女贼”
宋朝东京汴梁的元宵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繁华热闹的,张灯时间由唐朝的三夜延长至五夜,华灯溢彩,焰火腾空,锣鼓声声,鞭炮齐鸣,御街两旁上演杂耍百戏,少女载歌载舞。《东京梦华录》描写了宣和年间东京万人空巷庆元宵的盛况:“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不仅如此,宋朝君主还登上宣德门楼观看花灯,与百姓同乐,共赏元宵,皇室还在皇城端门前摆出御酒,叫“金瓯酒”,无论是男女老少,还是富贵贫贱,都能到端门下仰窥圣颜,受赐御酒一杯。开封府尹要出来会见民众,随从跟在后面,背着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的都是零钱,每遇到在京城做生意的商贩,便给他们派钱,每人数十文,祝他们新年生意兴隆。叫做“买市”。
《宣和遗事》记载了一件趣事:一女子尽情地游览了京城万紫千红的花灯后,已是深夜时分,见端门前摆着“金瓯酒”,不禁酒性大发,端起一大杯一饮而尽。饮酒后,竟顺手牵羊将金酒杯塞进了怀里,想偷走。被正在巡逻的禁军卫士发现,一把抓住押到徽宗面前,徽宗问她为什么要偷东西。这女子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当着皇帝的面背诵《鹧鸪天》词一首:“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徽宗听后大喜,说道:“此金杯就赠送给你了。”并命令卫士将女子送回家中。
“灯火阑珊处”的悲壮之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词中的诗句,语言含蓄婉转,余味无穷,诗人在“灯火阑珊处”寻找到的他是谁呢?这就要从辛弃疾的人生轨迹寻求答案。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抗金将领,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出生于金人占领下的山东济南,亲眼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辛弃疾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为人豪爽大度,讲义气,好结交豪杰,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辛弃疾投奔耿京,常劝耿京南归臣属于南宋。1162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南京)劳军,闻讯大喜,当即召见,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50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过人的胆略和果敢勇猛,朝廷非常欣赏,23岁的他被任命为江阴签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