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积厚流光,源远流长
为了让同学们铭记中国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支教队成员徐祯阳开设了一门历史课,在中国古代的众多朝代中他选择了清朝。“清朝是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个朝代,距离我们比较近,而且现在很多影视剧拍摄的题材都是关于清朝的,学生们听起来比较容易产生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对于选择清朝的原因,徐祯阳这样解释道。
课堂上,徐祯阳主要从建筑、服饰和文学三个方面介绍了清朝。“清朝的宫殿就是我国著名的建筑,故宫。大家可以看到它的色彩十分丰富,各种雕饰栩栩如生,这是那一时期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
在看到故宫的图片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故宫看一看。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有学者认为其是由清代旗女的袍服发展而来的。提到服饰,在场的女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旗袍好漂亮,我喜欢这样的裙子。”“旗袍在民国时期受到热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一些女性勇敢追求解放,追求男女平等,旗袍类似于男性所穿的长衫所以开始流行起来。男女平等这一观念如今已十分普遍,但社会上仍然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老师希望你们可以通过旗袍牢牢记住这一观念。”徐祯阳说道。
在被问到是否知道四大名著和《红楼梦》时,学生们都作出了肯定回答,但被问及是否看过《红楼梦》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也有许多学生表示他们是今天才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清朝人的。
“我很喜欢今天的历史课,我之前了解的清朝只是影视剧里的清朝,并不知道原来清朝有这么漂亮的服饰和建筑,也不知道清朝就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虽然我没看过四大名著,但是老师说他们带来的捐赠给学校图书馆的书中有四大名著,图书馆可以借书后我一定会去借来看一看。”
历史课下课后一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在解释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时,徐祯阳说:“历史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需要被铭记。传统文化也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方能经久不衰。我希望学生们可以通过这门课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将我国文化的精华继续传承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传统文化含英咀华,星光支教队怀着赤子之心让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通讯员 尹嘉怡 唐铭爽 高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