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教育 > 校园 > 正文

那些熟悉的校园歌曲 记录一代人的梦想与追求

来源:光明日报 2016-02-22 15:28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音乐总能唤起人们深藏在心中的记忆。就像改编后的《南山南》,悠扬而感伤,勾勒出多少人的花样年华。“80”“90”“00”,三个相隔并不遥远的年代,却在几代大学生的青春岁月里留下了不同的音乐烙印——

三个年代的多重旋律

80年代的大学校园

  现在,王鹤还会不断想起1980年,17岁的他走入山西大学时的情景。娱乐方式单调的年代,他把所有消遣都寄托在每天12点学校广播台的流行歌曲上。那时,广播台几乎每天都会播放李谷一的《乡恋》,时至今日,王鹤依然清晰地记得每一句歌词。

  提及20世纪80年代风靡校园的歌曲,邓丽君是绝对不能绕过的。大学生们常常在寝室里围坐在一台破旧的录音机前,伴随录音机磁头旋转时发出的“吱吱”声,传来《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我只在乎你》那醉人的旋律……这些旋律伴随着王鹤和室友们度过了许多个夜晚。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这首《我的中国心》,对于20世纪80年代走入复旦大学的刘立国来说,是学生时代的最爱:“它唱出了亿万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1986年走出大学校门的王平,后来在电视台做了四年音乐节目制片人,他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的前五年,邓丽君、刘文正颇为流行,后五年则加入了齐秦、苏芮、罗大佑等歌手。

90年代的大学校园

  1990年,18岁的张敏带着她最爱的《青苹果乐园》走入大学校门。这首歌的演唱者“小虎队”,是那个时代最闪亮的音乐组合。时隔多年,在2010年央视春晚,张敏所期待的“小虎队”再度“合体”时,她的记忆又泛起涟漪。

  1992年,马建刚进入胶东的一所大学。入学时购买的一台录音机成为陪伴他四年的“宝贝”。和很多人一样,马建刚的磁带全是校园民谣。

  1994年4月,《校园民谣1》专辑推出,在大学校园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这张专辑收录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经典作品,它们的创作者高晓松、老狼几乎一夜成名。

  那时,听校园民谣,读北岛、海子,几乎成为女孩的择偶标准。

  20世纪90年代,王平正在担任音乐节目的制片人。他告诉记者,以四大天王为首的香港音乐与老狼、高晓松为主的大陆校园民谣齐头并进,成为那个年代里的主旋律。

00年代的大学校园

  二十世纪末,一个“吐字不清”还爱耍酷的歌手,闯入了年轻人的世界。当时,正在东北念大学的刘烨帅的mp3里,装满了周杰伦的歌曲。他最爱和同学们去校园附近的KTV,《双截棍》《七里香》《简单爱》等,成为他们的必点曲目。

  2006年上大学的李啸洋则表示,伴随着音乐的多样化与国际化,每个人听歌的兴趣不再像过去那么集中。从初中开始,除了听周杰伦、王力宏等,他还喜欢听国外的HOT、后街男孩之类的音乐组合。上大学后,他还爱过蔡健雅、陈绮贞等比较“文艺”的歌手……听得多了,他反而很少对某一首歌“情有独钟”。

是什么拨动了你的“心弦”

  20世纪70年代末,当大学的校门重新开启,迎来的是一代经历了磨难的年轻人。词作家、导演甲丁说,他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声时,惊讶不已——音乐还能这样写、这样听、这样唱?邓丽君的音乐教会了很多人用心去表达,她的歌声为国人的情感表达找到了另一种方式。

  53岁的王鹤至今仍保持着爱听歌、爱收集不同版本歌曲的习惯。他说,如今他车里经常放的歌曲,依旧是80年代的歌,每每听到倍感亲切。“那是一个充满希望、朝气蓬勃、人心向上、信仰坚定的时代。改革开放刚开始,大家都对美好生活有着崭新的愿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写得好,特别能反映我们当时的心境——‘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二十年的时光匆匆走过,马建刚依然清晰地记得,上大学时爱听的一档广播节目——《耳听八方音乐城》。这个节目是当时男生宿舍里“卧谈会”的背景音乐,“很多流行歌曲都是从这个节目中听到的”。临毕业时,他拿起电话为即将各奔东西的室友点播了一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刚放了不到四五句,大家都哭了”。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我们接触到的外来事物逐渐增多,同时‘包分配’的取消,也让大学生开始面对现实,也更加关注个体情感。”王平说。

  21世纪初,面对日趋多样的流行选择、网络的飞速发展,年轻人的个性得到充分释放。喜欢周杰伦的刘烨帅会模仿偶像耍酷的样子,塞着耳机沉浸在音乐世界里。为了报名参加选秀节目,刘烨帅也曾组织过乐队,通宵狂练吉他……

  音乐人高晓松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只要大学还在招收年轻人,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去唱歌、去恋爱、去伤感。

  在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吴帆看来,音乐会沉淀为成长过程中无法分离的一部分。当年那些对理想的坚持、面对困难时的挣扎、对爱情与友情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种种心绪融进难忘的旋律里,一起注入生命,陪伴并滋养着人们的成长。

  吴帆强调,“这些歌曲不仅是个人心路历程的写照,也印有深深的时代背景。我们常说,一首歌曲可能记录下一代人的梦想与追求。现在再听到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我们自己青涩、纯真的美好年华,与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一起扑面而来,不仅触动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也迸发出巨大的前进力量。”

青春的温暖从未离开

  “大学生群体活跃、敏感、包容、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他们无疑是流行文化的主力军,是受众、传播主体,更是创造者、引领者。”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吴合文指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可以通过这个群体的文化选择来印证、实现。

  从群体性接受邓丽君、罗大佑,到一大批校园民谣歌手出现,再到十年之后,周杰伦、王力宏轮番上场,大学生们接受、见证了一拨又一拨的音乐发展与流变。在吴帆看来,人们通过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是多元且丰富的。

  “不管什么时代,在流行文化方面,大学生从未缺席。”王平举例说,80年代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精英意识强烈,但碍于当时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参与往往是一种主动选择、被动收听。所以,当时的大学生抱着“砖头机”追歌,成为一种常态。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出现了一个新群体——校园歌手。宋柯、高晓松、老狼等人,已经直接参与到了当时的音乐创作之中。从无到有,个体创作在这十年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当然,最显著的变化在于2000年以后,互联网普及带来的巨大影响。”王平认为,现在不再可能出现那种大学校园里“全民性”追星于一个人的盛况,流行的速度变得更快,选择也变得更多了。

  “如果说,20世纪的社会与校园信息交互过程存在延时的话,那当下的社会和校园对于流行音乐的跟进速度几乎完全同步。”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院长余政仪强调。

  “从追星者到创造者,大学校园里弥漫着的青春亚文化,在互联网开放的内容生产方式的帮助下,大学生获得了更自由的表达平台。”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教师王黔认为,“《南山南》本就是一支首发于互联网的歌曲。在多校改编《南山南》这一事件中,每个学校都把自己学校的‘个性’寓于其中,将全新演绎的歌曲发布到网上,大家在微博、微信、论坛等平台转发、评论,使其成为一场舆论狂欢。可以说,这个时代,人人都能够吸收、消化、解构歌曲等文化元素,经新媒体传播后使其成为影响大众的力量。这恰恰说明,现在的文化生产方式、文化传播阵地、文化选择的态度与三十年前大不相同了。”

  “青春中的明亮、柔情、挣扎、稚嫩和沸腾,都通过这些风靡校园的歌曲表达出来,歌曲成了青春的一个载体,不仅让人生更加丰满,而且也成为美好青春的深深印记。”吴帆说。

  “三十年来风行在校园的音乐,不管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只有贴近人心才能成为经典作品。”余政仪认为,包括流行音乐创作在内的文艺创造不但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要关注年轻人的内心成长,将文化创造的正能量撒播开来,引领一代代年轻人积极向上。

  (本报记者 晋浩天 陈鹏)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2025年下半年教资成绩查询方式 中国教育考
  • 202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几
  • 今天起,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始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