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她就沉默了。
妈妈,是她不能提的话题,每次不小心碰触,神情就突然黯淡了,语调也笃得低沉下去,偶尔,眼睛里会有泪花。——一层厚厚的难过,就包裹了这位出生于2000年的17岁少女。
问她有没有影响学习,她倒是很淡定,“现在还好,我调节得还可以。”
选考,申屠佳颖的科目是物理、化学、生物,“第一次选考,我还没有100分的,所以不是特别好。”问她想考哪个大学,她低下头笑了笑,“不能说,我只跟我爸爸和最好的朋友说过。”
不过,她想去上海读大学,想读机械类的专业。
那天,申屠佳颖交卷很晚,“我卡着时间写完,交卷后又去了一趟厕所,所以我爸爸着急就来找我了。”
说起文学,她很开心。她说自己特别喜欢写作。今年读高三,她看的书有七八本,比如《目送》、《檀香刑》、《热风》,还有卡尔维诺的书。余华的《活着》,她一直想看,却听说很悲惨,所以看了个开头一直没敢看下去。
昨天下午3点。杭州。
父亲问:女儿好不好
母亲说了一个“好”
杭州一家医院的骨科病房,申屠佳颖的母亲陈学慧从ICU病房转出来不久,身上还插着许多管子。申屠佳颖的父亲和姑姑在为陈学慧按摩日渐萎缩的小腿。
医生说,她能醒过来就是个奇迹。
“我们一直没放弃,后来救回来了,医生又说很可能是植物人,大家都不相信她那么快就醒来了。”一边说着,这个男人的眼眶又红了,低头握住妻子的手。他每隔几分钟就要用沾水棉签润一润妻子的嘴唇。
床头柜上放着一盒蛋白粉,和一小碗粥。他说,妻子现在还不太能进食,喂粥还不会吞咽。“等到她能吃东西了,也许会好得快一点。”
陈学慧时而会睁开眼睛,转动眼珠。
“佳颖拿了作文比赛大奖。”父亲很激动地说。
母亲动动眼珠,似乎女儿的名字可以触动她的神经。
父亲又掏出手机,给她看女儿录的视频,视频里,申屠佳颖诉说着自己的生活日常,还会和母亲撒个娇。
“女儿好不好?”父亲问。
没想到,母亲居然开口了,轻轻说一个:“好。”
身边的亲人们雀跃了,仿佛中了奖。
这一家人没有请护工,都是自己日夜守护,到如今已经七十多个日夜。好在父亲是学医的,和母亲在村里经营一家诊所,在护理方面,他比普通人有专业知识。这段日子诊所关门了。
由于创口感染,母亲需要昂贵的药物治疗。每天5000元医疗费,肇事司机家里没钱,保险公司总共只能赔付60多万,“车祸很惨,她重伤,坐身边的小姐妹死了,那个小姐妹家的孩子更可怜。”
骨科的封医生告诉记者,由于大脑受到损伤,病人今后是否能恢复行走等行动能力是很难说的。“后续的康复费用也是很大的,每天要做高压氧。还需要到康复医院去做康复。”
重重困难,让这家人的心理背负巨大的压力。
“希望,有一天她可以认人,生活能自理。”这是父亲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