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申屠佳颖回东阳参加学校考试,第二天,父亲替女儿来领奖。他拿出一个摔碎了屏幕的手机给记者看,这是母亲的手机,手机里存着那条10月7日发给女儿的180字的长微信,“寒窗苦读十二载竟成‘空心人’……学生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学会生活。”
其实,在爸爸眼里,女儿真的很棒,“她从小成绩就非常好,考上重点中学,名次还挺靠前。她一直很喜欢阅读和写文章。”
女儿和父亲什么话都会讲,但是和母亲总说不到一块去。“她不爱听妈妈唠叨。而且孩子在叛逆期,有自己的想法。她文章写得好,但是却选了理科,妈妈不大赞成。”父亲告诉记者。
母亲唠叨,女儿嫌弃,女儿在决赛作文里写着,无论女儿怎么“不乖”,母亲“终究会原谅我,千千万万次。”直到意外发生,“这一次,母亲不会原谅我。”
从东阳转到杭州的重症监护室,两个月里花掉了60多万元,肇事的司机无力承担医疗费。
“我觉得钱不是困难,精神上的打击和压力才是。”父亲噙着眼泪说,“她不记得人了,连孩子是谁都认不出。”
这位父亲之所以在看到女儿字迹时崩溃大哭,是因为心疼不被母亲认识的女儿,心疼重症失忆的妻子,心疼自己这个原本开心幸福的小家庭。
昨天晚上8点。东阳。
谈起文学,她就很开心
谈到妈妈,她就很难过
昨天晚上8点钟的东阳中学,灯火通明、万籁俱寂。
走到高三16班的门口,透过玻璃窗,孩子们正在里面埋头看书——接下来的6个月,还有高考等着他们。
申屠佳颖就在这个班。这是这一届东阳中学的实验班,里面都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正好下课,通过同学,把她喊了出来。白色羽绒服、银色亮片的雪地靴、蓬蓬松松的“蘑菇头”——这是个看起来很干净,有点像“小丸子”的女孩。
刚开始,有点拘谨,“老师跟我说了,钱江晚报要来,没有关系,你说。”
“今天早上校长找我谈话的时候,我确实很惊讶。昨晚爸爸跟我说得奖了,所以我只知道我得奖了,完全不知道媒体上有报道了。”申屠佳颖怯怯地说。
其实在这之前,他们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们同学都挺好的。之前有要好的同学知道,会带我去他们家吃饭。今天很多同学知道了以后,有写明信片放我桌子上。”
申屠佳颖的班主任杜靓是最早知道这件事的人之一,但他知道这是个要强的孩子,所以,并没有声张,只是默默观察着,帮助着。
“自己家里的事,没有必要说。”申屠佳颖也觉得不需要大家捐款,“我家里不是非常困难,你刚才说可以给妈妈买点礼物,比如买点书,可是我自己有书,但她可能以后也不能看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