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綦江区新盛镇贫困学生
走访巴南区跳石镇
父母早逝
亲友资助她完成学业
一个诺言在心中整整埋藏了16年,最终得以实现。岳永琪为啥刚走上工作岗位,就有了帮助困难学生的念头?
岳永琪的老家在巴南区跳石镇永隆村,从小她就有学习的欲望。7岁时,岳永琪跟着哥哥姐姐去了学校,因为家里没钱,最后哭闹着回了家;8岁时,她又独自跑到教室,主动打扫清洁,希望老师能留下自己,结果还是因为穷未能上学;直到9岁那年,岳永琪如愿以偿坐进了教室。
“如果那时有学霸,我应算一个。”岳永琪的成绩基本上每次都是班上第一,但爸爸认为女孩子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就行了,“是妈妈靠卖鸡蛋支持我读完了小学。”
然而,初一那年,岳永琪的妈妈因病去世。当时,大哥没结婚,经常做竹制品卖了给岳永琪做学费。初三那年,爸爸又病逝,接着大哥“倒插门”离开了家。
“周末回家,不知道去哪儿吃饭、到哪儿睡觉……”没有了父母离开了大哥,岳永琪与哥哥姐姐们心里是空的。1987年,岳永琪初中毕业考上了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卫校,“当时就没指望还能升学,甚至谋划好了回家养猪。”
岳永琪没想到,幺爸担保、哥哥贷了150元,幺爸送了60元,老师给了20元,她自己在假期割马草卖、跟着哥哥姐姐去帮人割稻谷挣钱……亲友们东拼西凑,终于让岳永琪踏进了卫校的大门。
“没有亲友们的资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岳永琪回忆,初中时,她与彭老师的女儿是同学,自己长期吃住在彭老师家。岳永琪说,其实,彭老师有3个孩子,一家人生活也很艰辛,他假期还要去打工挣钱养家。后来在卫校,又有初中同学将自己打工的钱给岳永琪做生活费,“先后借了150元,直到我结婚后才还清。”
岳永琪认为,最好的感恩就是像他们一样,去帮助那些与她当年一样上学困难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