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败是很奇怪的心理体验,它总属于成人,取决于你是否用一种疏离或嫌弃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现实。我在学校的时候,连个教学楼都没有,大家都在瓦房里上课,学生食堂是一栋更大的瓦房,比教室高一点儿,但是要低于两层楼的高度。当然,最糟糕的是厕所,学生厕所永远臭气熏天,粪便的产量相当惊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校是充满朝气的:孩子们吃得多,拉得多。校园土气,但是却永远都很干净:没有草坪,当然也没有野草,早就被师生们给拔出了。
那时没有塑料袋,也没有饭盒。最后一节课铃声一响,你会看到很多条人影,迅速冲进食堂。很多人都从家带了馒头,在食堂的大锅上蒸热蒸透。馒头都用网兜装着,唯一有辨识度的,就是馒头本身:妈妈蒸的馒头,自己当然最熟悉。从这些馒头中,也能看出学生家境的好坏,看出妈妈们手工的巧拙,总有一些好馒头会被人捷足先登。找不到自己馒头的孩子,就只好从食堂购买,这是一笔极不情愿的开销。除了从家带馒头外,学生还要从家里带小麦,到食堂换饭票和菜票。食堂的菜总是很清淡,如果认识打饭师傅的话,或许可以多分一片肉。
全乡有6万人,乡一中就是整个乡镇的最高学府。大部分学生都会住校,晚自习后自己回宿舍睡觉。父亲住的一间房子,同时兼我们的卧室、厨房和书房,它就在学生宿舍旁边,中间只有一墙之隔。有些学生会在睡觉前过来讨要开水喝,他们的开水要用一个暖瓶从食堂打,到了晚上,或者暖瓶碎了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没水喝的窘境。对这些借水的学生,我们当时难以掩饰不耐烦:刚才你们不是有人过来倒水了吗?到底要喝多少?但是最终,他们还是能成功,归根结底,你无法拒绝一个找水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