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陈燎原:办学要以学生为第一

跳出传统 用故事打动人心

  走进一中,信心拈来,随处可见一中人自己的故事。陈燎原说,故事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他上任4年,最有成就的就是让故事走进一中,走进全校师生的心田。

  身为一校之长,他起了一个带头的作用,在学生家长会、教职工大会等很多场合,他都是用讲故事的形式,让教师、学生明白大道理,而这些故事又都是发生在自己或是校园里的真人真事。有一回,为了让学生知道何谓感恩,他举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例子——“十杯豆浆的故事”。

  陈燎原说,自己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兄弟姐妹很多。读初二的一天,有一回班主任招呼他,并递给他一张纸,说那是他的助学金,纸上印有十枚印章,当时老师告诉他,一枚印章可以领一杯豆浆和一根油条,这对于当时的陈燎原来说,是件多么激动的事情。陈燎原分9次到服务部领取了9杯豆浆后,将最后一枚印章保留至今,他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永远记住自己的老师,从那以后,他每一年都怀着感恩的心去拜访老师,而自己又让这种感恩传递,学会关怀每一位贫困生,延续老师的故事。

  就这样,每一年度,都有超过50名老师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而学生同样如此,在自己的主题班会上,他们都是从身边的故事去感悟里面的精神价值。在一次主题班会上,2009年级初二年学生陈慧玲讲述了一个家庭故事《一罐杏仁》。陈慧玲家住在离校较远的一个乡村。在她还没出生时,爷爷就离开人世,奶奶因伤心过度,哭成了聋哑人。奶奶不识字,语言的隔阂,给家人与奶奶交流带来不少的困难。奶奶很是疼爱她的孙女,可她的孙女不领情。故事这样述说:

  “有一次,学校的上课时间调整,要晚一天回校上学,奶奶不知道,依旧老习惯:默默地帮我整理好衣服,整整齐齐地放在我床上。可当时,我却有点反感了,说她也不问问我上学不上学,净瞎忙。”

  “又有一次,学校的休假时间调整,要晚一天回家,奶奶不知道,拿着日历跟在家的妈妈比划着,嚷着,叫着。原来她从日历推算过了5天,她的孙女应当可以回家了,她拿出珍藏的一罐杏仁要给她的孙女品尝。”

  讲述到这里,陈慧玲哭了,班上的同学也掉下了眼泪。亲情是一种爱,一种最真诚、最无私的人间情谊,它意味着无言的牵挂和默默的付出。学生讲述生动的校园文化故事,体验亲情的付出,体验亲情的伟大。

  故事的威力是无比的,学校将学生的故事编成《校本课程》,它教会师生用心去寻找生活的亮点,用情去点燃智慧的火花,用力去演绎生命的体验,汇聚成学校励志教育的文化长卷。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