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18高考高招
2018年高考将至,这个周末,清华、北大、北师大等众多在京高校,竞相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吸引了大批高中生和家长前来咨询。顺应新一轮高考改革大趋势,高校招生录取有哪些联动调整?记者梳理发现,在大类招生深入推进的同时,高校突出特色培养,结合需求新增实验班或招收方向,给学生更多专业选择权,新高考倒逼高校强化专业建设,综合素质考查比重上升等特点日渐鲜明。
大类招生深入推进,特色培养更为突出
大类招生已成高校共识,今年不少高校在原有大类的基础上对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微调,更加注重需求,突出学校特色。
今年是清华大学试行大类招生的第二年,大类招生改革仍将平稳推进,但部分大类包括的专业方向有微调,如医学院的医学实验班不再放在化生类招生,而是进入临床医学类招生等。清华全国招生总规模略增,扩招40人以内,并新增“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和临床医学类(医学实验班)。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表示,对大类改革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是为了推进学校的综合改革,另一方面也兼顾了院系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这种调整,能够使得大类改革真正对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则将在理科实验班和人文实验班新增2个分流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主要依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强化计算机、数学、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培养能架构系统、会分析数据、懂领域业务的大数据复合型人才。”人大招办负责人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实行本硕连读,培养具有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良好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较强理论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开阔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人大在人文科学实验班开放自主学习机制,在学科内部打通专业选修课程,并给予学生入学及一年后两次自主选择学院和专业的机会。
对外经贸大学则试行“特色实验班+专业类+优势专业”的立体化招生专业模式,该校根据财经外语学科专业特点,在部分专业试行大类招生,同时,在统招中新增两个实验班,即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和量化金融实验班。
北京工业大学在原有的9个大类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材料类(实验班)大类。“从招生专业来讲,今年新增了两个专业,一个是纳米材料与技术,另一个是机器人工程,这两个新增专业都是工科专业,也是现在社会经济急需的交叉复合专业。”北工大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材料类(实验班)进行招生,机器人工程将作为一个单独的专业来进行招生。
而中国农业大学将新增计算机类和地理科学类两个大类,预计2018年本科招生规模扩大300人,高考改革省份招生计划将会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