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日报》4月9日报道近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公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学生餐存在浪费问题。
保障学生健康的餐饮为何会出现浪费?记者调查后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学生餐“不好吃”。
由于前期办学规划和实际办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未设食堂的中小学往往采取和供应商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餐饮。一方面,商家的成本控制有时会让食材的新鲜度和种类的多样化打折扣;另一方面,学生餐配送时的恒温要求又会让食物的风味打折扣。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专家认为,应该规范学生餐管理,安排相关部门专职人员负责,增加供餐方式、合理搭配菜品;此外,学校也要安排专业教师开展食育教育,让学生认识食物、爱惜食物、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观察】在许多大城市,“中午吃什么”不仅困扰着出入写字楼的白领,也困扰着无法在家就餐的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路边摊不卫生,小饭桌质量参差不齐,学校提供的学生餐在食品安全方面更让人放心,却因口味不佳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或许有人会说,学生餐就是要“先有再好”,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其他的可以慢慢来。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思路,从小不缺吃穿的城市学生并不买账。
食品安全以外,学生餐推行的重要初衷还有营养均衡。不好吃的学生餐入不了学生之口,不仅无法实现营养均衡的目标,还会造成大量浪费。
看来,学生餐“既有且好”之路还得快快走。
中国教育报记者 刘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