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日前,在微信朋友圈里,杭州市拱墅、上城两区学生“作业晚上10点做不完可以不做”的新闻引发热议。
2017年底,拱墅区教育局向全区初中生家长发出倡议:晚上10点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没写完,孩子可以不做;家长布置的作业,孩子也可以说“不”!只要签上字,第二天交给老师即可。今年,上城区也加入了这项试点,要求小学生晚上9点后不做作业、初中生晚上10点后不做作业。
尽管对上述做法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课业压力大、放学后作业多导致很晚才能睡觉,是造成学生睡眠不足最重要的原因。
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上海、陕西、黑龙江、江苏、宁夏等省份以及众多省份的部分县市教育部门均曾下发文件,要求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和初中生的书面家庭作业时间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如何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从而保证学生休息方面,一些地区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近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印发了《学生弹性作业统筹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学生弹性作业。
根据方案,姜堰区学科工作室将结合各学段学生实际建立相应的作业题库,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下”、有的学生“吃不饱”,作业题库包含基础性和拓展性两类,学校和教师可据此在控制作业总量的原则下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布置作业。
姜堰区教育局要求,教师每天要预估学生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并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公布。此外,区教育局还将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随机访问家长,调查学生睡眠时间,每月公布一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