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差异 国内大学图书馆更接地气
国内外图书馆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留学生对此感悟深刻,也对国内的图书馆建设满怀信心。
刘柳(化名)现就读于日本千叶大学。为了更好地学习语言,她平时以汉语、日语和英语语言进行阅读。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涵盖了各国留学生的语言,这对急需攻克语言难关的刘柳来说,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同时,图书馆也配置了可供学生自由使用的电脑以及复印机,学生凭学生卡可自行打印资料。在学校规定的打印数量之内,学生能从容地准备好自己所需的资料。另外,图书馆还有一些贴心服务,比如备有毛毯供学生使用;图书馆旁边有自动售卖机,解决学生学习时的饥渴问题。这些细节,让身在异国他乡的刘柳感到求学之路上的温暖。
赵雪明对图书馆涵义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认为大学的图书馆有两种内涵,一是狭义上的图书馆,就是藏有纸质图书、学生可以进去学习的地方;二是广义上的图书馆,就是包括网上学术资源库的图书馆。就狭义上谈及与国内大学图书馆的不同,赵雪明表示,南加大里最大的图书馆吊顶很高,第一次走进去的确让人感到震撼,而她本科就读的国内学校的图书馆虽然其貌不扬,跟普通楼的层高没什么区别,但是却很朴实。正是这种朴实,会让人觉得知识跟人的距离很近。她说:“如果说美国大学的图书馆感觉是高大上,那么中国大学的图书馆则给人很接地气的感觉。不过,我也有一些小希望,希望我们国内的大学能更开放,让大学里的资源和知识惠及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