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
香港大部分国际学校都采用国际课程,包括国际通用的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英国的普通教育高级程度证书(A-level)、美国的大学先修课程(AP)等。近年来不少直资和私立学校也纷纷引入这类课程。这些国际课程为香港学生进入英美名校打下坚实基础。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效仿哈利·波特电影里的的社制(House System)教学,其实香港不少名校早就实行,圣保罗书院早在1975年便在中学里采用社制管理。据介绍,圣保罗书院设有6个House,让全校同学有机会互相认识,每个House有自己的名称和标志颜色,House社员来自不同班级,由一名老师社长(House Master)领导,学生社长(House Captain)负责管理,学校经常举办社制比赛,倡导良性竞争。
此外,不少香港中学设有大学升学辅导服务,学生可与辅导老师、校友沟通升学问题,令家长减轻了很多负担。
开阔的国际视野,令香港名校生和英美大学可以实现零接轨,香港国际学校也因此名扬海外。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同父异母胞兄金正男之子金韩松也曾申请到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登记入学,最后因香港签证未能批复没上成。
各有千秋
香港不少高材生从就业和教育成本角度考虑更愿意留在香港本地大学就读,经常出现IB状元放弃海外名校、选择留在香港的新闻。圣保罗男女中学2015年IB状元黎卓彦本已被剑桥大学医学系录取,但因考虑学费加生活费高达300万-400万港元,再加上未来要在香港当医生还要在香港再考试,最终放弃剑桥而就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香港教育界的一名资深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藤校牛剑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并不出色,麻省理工、加州理工、伯克利、斯坦福大学更甚一筹。很多香港学生除非能获得英美名校较好专业的录取,否则一般不会去英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