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阶段,导师觉得我们也研究不了太深刻的东西,还不如多些实践,就带着我们到山西等地的乡村调研。”正是那个时候,石嫣发现真正的农村和自己在学校了解到的有很大差别,她开始对农业相关问题更感兴趣了。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了解到的越多,问题也不断显现。
“一些地方农民的生活状况很不好,很多三农问题并不是靠个别人或者政府的某项政策就能改善的。”看到农村这些问题自己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石嫣陷入了困惑。
“后来刚好有个可以去美国农场实习的机会,我就想着先将困惑放一放。”2008年,博士在读的石嫣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开始半年的务农生活。
在美国实习期间,石嫣除了跟着农场主下地干活,还考察调研了周边其他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农场,学习国外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
在农场的一件小事,让她至今仍然记忆深刻:“有一次农场配送给会员的芦笋有一部分被冻了,开始我们都没发现。后来他们就挨家给会员打电话请会员检查,如果发现有被冻的,就重新配送。”石嫣觉得,他们身上的责任感是最难得的。“中国的农民很辛苦也很勤劳,但是当他们真正愿意做农业的时候,农业本身能否给他们一个有尊严的收入和让他们负起责任的价值感?我们的菜农把菜卖给谁了?农药化肥到底有什么样的伤害?这些农民并不知道。”
石嫣分析,可能美国在农业方面的技术并没有中国先进,但是在美国,很多年轻人愿意对环境进行反思,主动选择到农村生活,并不是简单的情怀。她觉得,这也会是中国农业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看着年轻人到农村过简单、朴素的生活,工作快乐又充实,让石嫣觉得之前的困惑有了答案——得先从改变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