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秋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硕士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曾在脸书和推特等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工作。2014年3月,他选择回国创业。历时两年半,王孟秋和他的团队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悬浮相机,去年10月在中国和美国同时亮相。
新华社记者 程婷婷摄
据媒体报道,去年6月,一份材料放到李克强总理案头,集中反映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中遇到的障碍,包括优惠政策享受难、落户就学办理难、开户融资难、知识产权应用难、政策限制放开难、文化理念融合难等“六难”。
对此,总理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合力研究解决“六难”问题。半年多来,国务院18个相关部委积极行动,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清障搭台”。
■破除回国创业壁垒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21.86万人,近5年年均增长21.75%,成为我国创业创新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No.5》,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过程中,排名前三的困难是经营运行成本高、融资困难、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分别占比26.9%、16.4%和15.5%。
面临归国创业壁垒,从“商标注册申请慢”,到“出口资质申请手续繁杂”“外籍落户困难”,许多创业者都对简政放权改革提出了要求。
相关部门很快行动起来。比如,工商总局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发放时间由6个月缩短至3个月内。工业和信息化部改进电信业务许可审批工作,以简化企业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程序,减少50%以上的填写内容。
而针对申请户口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相继出台落户政策;教育部也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留学回国人员子女入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