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讨论引出的思考
过去是先人创造的,现在我们做了什么?
赵小波:泉州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推介,需要政府与民众形成共识,政府要主导,民众要发力。泉州历史是一座文化富矿,但长期被无视,只有到了被别人偷盗了才惊醒。我以为,对泉州的历史文化的发掘和推介,是最好的保护,普天之下都对泉州有广泛的认知,他人就掠夺不了。
水則載舟:泉州是一个文化底蕴很好的城市,但过去是先人创造的,现在我们做了什么?留住了什么?这很重要。
蒋煌基:如果真的做得好,外面的人难道会看不见?泉州的现状只能说明,泉州还没做到那么好。这需要泉州政府花大力气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泉州,需要胆子再大一点,不能自我设限和被动接受。
aduyuandu:充分借鉴“杀入”央视的各个品牌的运作经验,把文化也植入各种媒体。大泉州的概念提了那么久了,没见啥成效,依旧各干各的,这点更需要摆平。企业发展不多说,先学习邻居浙江,看看人家的规范化、定制化,然后再谈自身特色。
冷过冰de记忆:泉州应合理规划和建设旅游业,保存泉州古典的美,通过旅游业带动韵味宣传。
好命在泉州:泉州人海洋性格:敢于拼搏、海纳百川。忙着搞经济做贡献,又不拘于小节才造成无数文化及资源被盗取篡改。现在应该是走回来正视自己家乡、重振光明之城雄风的时候了!
厦门是宜居、旅游城市,泉州打出的名片是什么?
B不了:泉州打出的名片是什么?厦门打出宜居、旅游城市,并且真的有在采取有效政策贯彻之。可泉州呢?
文化方面,泉州一直被称为文化和艺术的沙漠,虽然有深厚的闽南文化底蕴,但都没有什么很好的政策去贯彻体现它,泉州市区搞了几个文化艺术创意园区,完全都是酒吧和咖啡馆,跟闽南文化和艺术毫无关系。
经济方面,泉州是以私营经济体为主的三线城市,而私营企业又多集中在晋江石狮,省外很多人知道晋江但不知道泉州。
教育有时候也可以是一张城市名片。厦门大学也是厦门的一张名片。可泉州连所像样的大学都没有。有个华侨大学,后来一个校区也搬到厦门去了。
泉州政府是该好好反思。
惠安劳工:亮出泉州的品牌,打响知名度,但前提是加大对泉州古城的保护及规划引导力度。现在泉州古城区太乱了,连停车的地方都没有,最基本的硬件都做不好。同时还要多开辟传统特色的周边文化圈,别让传统文化仅限于博物馆。要思考如何让游客直接体验到泉州的文化,如酒文化、茶文化等。
华大王建设:首先,要自强自立,上下同心协力,不折腾,不内耗,敢争取,齐努力;其次,要加大对内对外的宣传力度,破除“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的传统观念。
花琦日夏:泉州应该也要向外炫耀下,把自身的东西推广出去。总感觉泉州人封闭,不走出去。刚来泉州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福建还有泉州这城市,大家都知道晋江石狮,唯独不知道原来晋江石狮其实就是属于泉州。
ppppppppjk:要懂得包装,我觉得泉州拥有没人可以比拟的闽南文化的资源,只要稍加利用,然后提升一下城市的市貌,又淳朴又现代的泉州就出来了。
落伍的丫:泉州主要旅游景点不够有特色。厦门倡导的是环海、海边城市,泉州又倡导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