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专题 > 专题资讯 > 正文

泉州边防援藏干部雪山传书 为藏民打口井

边防战士在小河上凿冰取水
边防战士在小河上凿冰取水

刘彩洪的家书
刘彩洪的家书

边防战士先在河面上凿出洞口才能取水
边防战士先在河面上凿出洞口才能取水

  闽南网1月9日讯 2012年12月20日,一封来自西藏阿里的“家书”,跨越崇山峻岭,辗转20余天,寄到了石狮边防大队。写信的人,是蚶江边防派出所的援藏干部刘彩洪。

  虽说是“家书”,可洋洋洒洒1947个字,顾不上提及对家中妻儿难以割舍的个人情感,饱含的都是对藏族同胞与战友兄弟的关切与挚爱。信里最念念不忘、反复倾诉的则是他目前所在驻地的藏族村民,日常生活严重缺水,特别盼望能有一口深井,解难济困。

  “条件有限,我们能做的实在太少。”刘彩洪说,近五年来,边防官兵们主动承担着跋涉数十公里、凿河挖冰的取水重任,每天坚持为当地藏民送水上门。但是,远水毕竟解不了近渴,战士们一次的工作量,仅够20余户村民一天之用。“我们能不能为他们打口井呢?”

  一句朴素的“请愿”,连日来,牵动着石狮边防全体官兵的心。

  这封“求助”家书,更是引起了泉州市边防支队、泉州团市委、在泉部分援藏干部及本报的关注。

  “为阿里捐口井!”信息传递间,这句口号,被来自不同单位的人,异口同声喊了出来。

【阿里家书·字里行间的深情】

  “能为阿里做什么,一直挂在我心头。”

  “亲爱的战友同志们,你们好!……写信的时候,窗外又是白雪皑皑,漫天飞舞。或许是距故乡有万里之遥,每每这样的雪天,我便会遥望祖国的南端,想念那片晴初的家乡蚶江。”

  刘彩洪目前所在驻地,为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冈萨村四组(当地称其为“老巴嘎”),距离泉州约3723公里(直线距离)。

  这里是真正的雪山之巅。普兰县平均海拔4700米,含氧量不及平原地区的50%。如果说西藏是世界的屋脊,那么这里则是屋脊上的屋脊。眼下正值寒冬季节,河流全部冻结,常有风雪肆虐。而刘彩洪在当地的战友们,每天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跋涉数十公里,去小河上凿冰取水。每一步的艰难,非常人可以想象。

  “藏族同胞都很好,很和善。作为援藏干部,在这边工作生活为数不多的汉族人之一,我能深深地体会到这般鱼水情谊,阿里地区的群众和官兵视我为家人。……感情和付出总是相互的,反过来想,作为赴藏帮助工作的干部,我们还能为阿里普兰做什么,能做多少,这事一直挂在我心头。次仁大妈等藏族同胞取水用水难的问题……”

  刘彩洪在信里,诉说了他在工作生活上如何被当地的淳朴藏民所感动,同时又流露了自己牵挂藏民,想回报藏民的真情。

  他说,这里的冬季长达8个月,常年白雪皑皑,旱情严重,藏民们吃水、用水十分困难。几年来,边防战士主动承担起取水的重任,为当地藏民取水、送水,可条件有限,能做的实在太少。

  “每年为了取水,群众和官兵经常要一道修路,可一到夏天,刚修好的路又完全被河水淹没,到冬季,往往是好几个官兵或者一堆群众拿铁锹挖冰取水。”

  “我们能不能为他们打口井?……群众和官兵的难处,我历历在目。先前,与汉阳、建平同志在难得的通信中作的‘一对一共建帮扶’构想,我是恨不得马上实施,很想为普兰做些事。……当然,这仅仅是我和阿里藏族同胞的愿望和期许,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关心、关爱与帮助。”

  刘彩洪在信里,对自己在高原的健康状况只字未提,连在冰坡执勤巡逻遇到过的危险也一笔带过,洋洋洒洒、字里行间,反复诉说着一份责任与坚守。

  他为当地藏民生活的难处所忧,反反复复为他们“请愿”,期盼着能帮他们申请修一口深井,让这些藏民能用上来自地底的、源源不断的水,而不是每天战士们送来,仅够日常饮用,根本连洗澡都不够的河水。

  刘彩洪细心地算了账,西藏由于地质因素,打井经费少说得25万余元。可是,西藏阿里不同于福建石狮,那边条件贫瘠,想要争取地方经费援助、解决硬件建设,客观上存在一定困难,他想,富饶的家乡,如果能出一把力,伸出援手,那该多好!

【记者连线·戈壁滩打水故事】

干渴的戈壁滩

  刘彩洪也说不清楚,他是不是“幸运”。来到老巴嘎这处有名的旱地,迎接他的却是一场大雨。

  那是去年的7月,他来老巴嘎还不到十天。那场大雨,连下了4个小时,一下子让老巴嘎人都难以适应。

  藏族老人比蒂的土房,建了几十年,大雨冲刷之下,房子出现了严重渗水的状况。因为毫无防雨经验,刘彩洪所在的阿里边防支队巴嘎公安边防检查站,四十余名战士,没一人备有雨衣雨伞,大伙只能冒雨冲到老人的土房子里,将老人和行李紧急转移出来,再跑回检查站时,大家都淋得一身湿透。

  这场大雨之后,刘彩洪真正开始了漫长而干旱的日子。

  零下18℃的温度,刺骨的寒风,从南方走出去的他,经过半年的适应,还是会忍不住地颤抖。缺氧的环境下,他的头部常常隐隐作痛。除了高原反应,最考验心性的,是每天要面对一地荒芜、空旷的世界。刘彩洪说,“房无一间、路无一条,飞鸟不到”的描述,再形象不过了。

  “在家里看树都看腻了,没想到在这边,半年多了,要看到一棵树,都觉得很奢侈。”刘彩洪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站在检查站门口放眼望去,来来回回都是雪山戈壁,别说是树,连要见一次没过脚踝的草,都十分难得。

不够用的河水

  刘彩洪一来,就听检查站的老战士们说,前几年,检查站还没派水的时候,村里的小孩到八九岁的年纪,就得承担起为家里取水的重任。早上,孩子们背着小水桶到数公里之外的小河去打水,小小的年纪,扛一桶十余斤的水,刚好够家里一天之用。第二天,再走几公里,循环往复。

  从五年前开始,检查站接下了为老巴嘎村民送水的重担。战士们每天1点左右(当地日出时间,比泉州约晚2小时)开着抽水车,到3公里外的小河取水,取完水后,再开着抽水车,挨家挨户为村民送水。一来一往,往往要折腾个半天才能把水送完,但每次送的水,也仅够20余户村民一天之用。

  “夏天还比较方便,小河不会结冰,水量大,抽起来也比较简单”,刘彩洪说,不过夏天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每当下雨时,河水就会变得很浑浊,以至无法饮用。这时,他们只能驱车20余公里,到巴嘎乡政府所在地塔尔钦去取水。秋去冬来,小河结起厚厚一层冰,为了取水,还得先凿开冰层,从冰下抽水。“平时,河里面的水,含沙量都很大,打完水回家,还得放上大半天才能饮用。”

  缺水还导致了生活上的困窘,“都有些不好意思说,在这边,夏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月才洗一次澡,洗一次澡,还得到20多公里外的镇上澡堂”,刘彩洪说,到了冬天,情况更惨,镇上澡堂关闭了,只能偶尔烧一小壶开水,将就擦洗了。

一口井的渴望

  不仅是水源难找,拉水车的维修问题,也成为摆在检查站面前的一道难题。

  “前几天拉水车的水泵就坏掉了,没办法,这边要找一个零件都找不到,还得到湖北向厂家直接购买,已经订购了一个,但是寄过来也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目前只能用胶水先粘上。”刘彩洪说,这几天做梦都会担心拉水车坏掉了。

  而且,因为天气寒冷,每一次拉水车要出发的时候,启动机器都要费去半天的时间,很多时候,都要好几个战士一起推着跑才能启动。好些时候,都得先用开水烫一下发动机,才能启动得了。

  冈萨村一共有4个组,共有居民260户920人,冈萨村四组(老巴嘎)则有四十余户人家200余人。说起对打井的渴望,巴嘎乡党委宣传委员达娃次仁有些激动,“老巴嘎要是有口井,那就真是好得不得了!”

  达娃次仁说,如果老巴嘎有井,冈萨村最远的密玛、罗路贡玛的村民,只要开着拖拉机,行驶四五公里,就可以来到老巴嘎取水。不仅是本村村民,就连附近村庄的村民,也能到老巴嘎来取水,旁边霍尔乡的村民,缺水的时候,也可以到此取水应急。

  另外,由于该检查站位于国道和省道的交会处,如果有井了,每次经过的车辆,可以把检查站当作补给站了。“见面喝杯热茶,聊聊天,就跟以前牧民在这歇马饮茶一样。”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非法集资超50亿元 警惕以“养老金融”为噱
  • 外资企业在华以创新助推“在中国、为世界”
  • 也门安全部队在红海西部解救177名非洲移民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南靖县领导调研集体土地入市和土楼确权工 基辅市长:基辅遭“大规模”无人机袭击 电视剧《生逢其时》杀青 关晓彤王子奇错 中方敦促国际社会帮助中部非洲国家遏制安 《紫川之光明王》剧情介绍 电视剧故事背 外资企业在华以创新助推“在中国、为世界 甜馨回应是否希望父母复合:不劝了 已习 永春桃城派出所48小时破获跨区域盗窃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