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 > 正文

山西代县:非遗项目为农村脱贫注入新活力

来源:新华社 2018-12-24 11:51 http://www.mnw.cn/

  新华社太原12月24日电(记者王劲玉)冬日的雁门关寒冷异常,但这阻挡不了张淑萍按时到附近的绣坊刺绣。十年来,每天忙完家中的活就出来刺绣成了张淑萍雷打不动的习惯。“这些年两个娃娃上学、家里的老人看病,用的都是刺绣赚来的钱。”张淑萍说。

  张淑萍是山西省代县正下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代县自古以来便承担着镇守雁门关的重任,历史上著名的杨家将就曾在这里戍边守城。因这里常年战乱不断,人口流动大,历史上女性很少承担具体的工作,因此“男人守边关、女人做绣工”的传统一直传承下来。

  雁门关的刺绣在上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演变,吸收了苏绣、杭绣、晋绣等元素,最终自成一派,并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传承、发展。

  绣娘刺绣。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今年40岁的张淑萍对刺绣并不陌生,“十几岁时就跟着姑姑婶婶们一起绣东西,孩子的衣服、鞋都是自己绣,也没想过这东西会成为赚钱的门道。”在国家大力推动非遗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张淑萍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在经过正规的培训后,张淑萍的作品很快达到了“非遗”的水准,并广受喜爱。

  “最大的绣品卖了2000元,花了一个半月绣出来的,也不耽误给孩子做饭,干起来也顺手,干活顾家两不误。”现在刺绣带给张淑萍的是满满的收获。

  绣娘刺绣。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出生在民间手工传统刺绣家庭的高凤兰曾被授予山西省刺绣大师的称号,几十年来,她走访代县各地的刺绣大家,完善刺绣工艺,成为非遗传承人,并创办了雁绣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致力于在农村推广、教授刺绣技术。

  “许多农村妇女打工没时间、务农没条件,而刺绣本来就是赋闲在家的家庭妇女闲暇时间的工作,我们把广大的农村妇女特别是贫困家庭妇女聚集起来,教她们刺绣,不仅提高了她们的收入,也是对刺绣这项非遗的传承。”高凤兰说。

  在高凤兰的带领下,雁绣坊近年来培训农村妇女超过5000人次,培训人员涉及十多个市县,并在部分农村建立了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定期培训妇女。据测算,目前在代县有超过3000名妇女从事稳定的刺绣工作,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为农村的脱贫攻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连培煌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从“象牙白塔”到“西部
  • 特朗普称将禁止伊朗石油买家与美国做生意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安溪金谷溪岸打造“五一”限定浪漫! 看见惠安|开闽王在惠安 玩转五一│“焕新”啦!泉州工艺美术合作 玩转五一│千年古城邂逅非遗新潮 泉州这 省领导调研假期安全稳定工作 以变应变,闽企加快多元化“出海” 将青春奋斗融入强国复兴伟业——习近平总 福建首开赴鄂货运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