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 > 正文

探访高甲戏发源地:百年传承“从娃娃抓起”

来源:中新网 2018-09-19 15:41 http://www.mnw.cn/

  从鼎盛时期的30多个高甲戏团,到如今仅剩一个。作为高甲戏发源地,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岑兜村的村民们一度忧心忡忡,“有人看,谁要学?有人学了,谁会看?”

  高甲戏,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现流行于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方言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华人聚居地。

  “这几年来,高甲戏兴趣班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培养孩子过程中,也在培养观众,让更多人了解高甲戏、喜欢高甲戏。”岑兜村党支部书记洪安平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这样破解了高甲戏传承难的问题,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位于岑兜村老年活动中心的南安市高甲戏传习所里,伴随着老师林亚加的哨子声,20余名小学生正在场地内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拉顶、压腿、下腰、打虎跳……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挂满了汗水,有时还被一些高难度动作憋得满脸通红。

  2015年,岑兜村在村里小学办起了高甲戏兴趣班,招收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孩子学习高甲戏。林亚加说,此举一方面让高甲戏走进校园,另一方面则从“娃娃抓起”,培养一批高甲戏传承人。

  每周二到周五下午放学后,13岁的洪凯隆总会先到高甲戏传习所,和小伙伴们一起进行一个小时的训练。“我十分喜欢高甲戏,训练并不会影响学习,平时做完作业后也利用课余时间再来训练。”

  “表演对我来说既紧张又高兴,紧张是怕动作做错,高兴是可以上台展示。”洪凯隆希望能够一直把高甲戏传承下去。

  自明末清初高甲戏诞生以来,岑兜家家户户都有人学戏,被称作“戏窝子”。回望高甲戏鼎盛时期的辉煌,洪安平颇为自豪,“光是岑兜村就有30多个高甲戏团,不管是各家婚丧喜事,还是村里庙会等活动,都要请上戏团热闹一番。”

  2006年,高甲戏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变迁,在传统戏剧逐步走向没落的大潮中,高甲戏也传承堪忧。

  如今,岑兜村仅剩的一个高甲戏团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处境。洪安平和村民们都担心,如果没有“注入”新鲜血液,也许岑兜村高甲戏就会成为“过去”。

  让洪安平欣慰的是,经过3年多的细心培养,岑兜村高甲戏兴趣班的孩子们已初步具备了唱念做打的表演基础。班里还有4名学生表现优秀,先后被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南安市高甲戏剧团招收,走向专业学习之路。不仅如此,高甲戏兴趣班还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

  不久前,南安市高甲戏艺术节在岑兜村举行,由高甲戏兴趣班30名学生出演的高甲戏《海上视师》引得现场上千围观者的阵阵喝彩。传统高甲戏在“娃娃班”的努力下,渐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近年来,村里正组织编写《高甲戏史话》,收集传统高甲戏戏剧用品用于收藏和展示,还在村内墙上画高甲戏墙绘,让高甲戏文化洋溢村中。洪安平表示,要把“戏窝子”打造成为一座活的高甲戏博物馆。(作者 孙虹 陈龙山)

责任编辑:连培煌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四平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
  • 2025年5月有多少个工作日要上几天班 五月工
  • 父母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会影响孩子高考、考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送给婆婆的母亲节祝福语简短 真挚不矫情 借第四代住宅东风 水头石企解锁园林石材 借第四代住宅东风 水头石企解锁园林石材 南安市领导带队赴柳城诗山调研 母亲节贺卡祝福语简短句子 送给妈妈的祝 南安天气预报:阳光“休假” 雨水“接班 乡愁为墨四海归心 ——南安以“根魂梦” 南安140个泉州市级在建项目已完成投资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