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 > 正文

隐匿民间九百年 绞胎瓷重获新生

来源:新华社 2018-08-28 16:03 http://www.mnw.cn/

  “先别看整件瓷器,咱们先看碎瓷片,瓷片的断裂处不是灰色、白色,而是和瓷器表面一样的彩色。”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的绞胎瓷展厅,撇开展架上造型优美、纹饰多样的成品瓷器,他先拿出几块碎瓷片给记者看,绞胎瓷的奥秘就藏在这不起眼的碎瓷片里。

  绞胎瓷利用独特的绞胎技法,将不同颜色的泥块绞在一起,俗称“编花”,通过胎内纹饰变化来装饰瓷器,表里如一,内外相通。“绞胎瓷堪称‘编织’出来的瓷器。”柴战柱说。

  尽管坐在展厅,柴战柱仍高高卷起裤腿。“他是‘瓷痴’,掉进‘泥坑’30年,这习惯他改不掉。”柴战柱的妻子李红霞向记者解释。

  绞胎瓷发源于北宋民间瓷窑当阳峪窑,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柴战柱正是在当阳峪窑所在的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村琢磨绞胎瓷的制作方法。

  由于北宋末年的战乱,加上绞胎瓷制作工艺复杂,烧制成本高,绞胎瓷沉寂了近九百年,制作工艺难以寻觅。

  “祖先都能做成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做?”20岁出头的柴战柱扎进了当阳峪村的山沟里,寻瓷片,挑瓷土,研究制作工艺。他的功底是从工厂下岗后,到景德镇当过近六年烧窑工。

  “选料、揉泥、编花、成型、修坯、打磨、上釉等70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自己琢磨。”柴战柱说。为掌握绞胎瓷的烧制温度,柴战柱尝试了数百次。“最终成功是因为液化气供应不足,碰巧找到了合适的温度曲线。”柴战柱说,恢复一种制作工艺,本来就是从成百上千次失败中寻找一次“偶然”。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把祖先留下来的传统工艺发掘出来,世代传承,发扬光大。”柴战柱觉得,恢复绞胎瓷制作工艺只是第一步。

  传统的绞胎瓷由黑、白两色瓷泥烧制而成,纹饰虽然丰富,但色调单一,且造型多为盘、罐等器皿。柴战柱觉得,绞胎瓷要传承下去必须得到市场认可,必须更有艺术性。

  柴战柱研制出多种颜色的瓷泥,丰富了绞胎瓷的色彩。在瓷器造型上,他的创作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众日常生活。他参考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中华龙”。他参照村民田地里的南瓜设计了造型独特的作品“硕果”。“两种瓷器不仅受市场欢迎,还都入选了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美术教材。”柴战柱说。

  2000年,柴战柱成立了绞胎瓷艺术公司,公司年销售额多则上千万元,少则数百万元,初步打开了市场。30年间,柴战柱培养了50余名弟子,现在,大学毕业的一儿一女也跟随他学习绞胎瓷制作技艺。

  54岁的柴战柱获得了很多荣誉,但他自称“瓷器匠人”。他说:“匠人就要发扬工匠精神,传承传统技艺,留下传世作品。”

  柴战柱的作品也屡获大奖,但他津津乐道的是他制作的绞胎瓷今年第三次入选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美术教材。他说:“绞胎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中小学课堂,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它,技艺传承和创新才更有希望。”(新华社记者韩朝阳)

责任编辑:连培煌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秦立军、陈华、张纪元决
  • 重庆市公开通报四起漠视群众、脱离群众、侵
  • 庄建球当选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泉州市第33届“威远楼之夏”戏剧汇演正式开演(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国道324线泉州南迎宾大道沥青路面罩面工程全线完工(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叙利亚内政部门宣布在苏韦达省达成新的停 泉港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调研调度新城投资 东山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漳州发现“变脸”香蕉 漳州:男子路口被撞飞 过路军人紧急施救 惠安县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今天(7月17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昨日 三明这所高校建新校区 建设用地获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