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简体 繁体
闽南网 > 专题 > 专题新闻 > 正文

将传统工艺技法与现代设计相融合 非遗苗绣可以很时尚

来源:人民日报 2018-08-08 11:33 http://www.mnw.cn/

  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工艺技法融入现代设计,结合竹编、银饰、箜篌、古歌等民族元素,呈现中华服饰的风采。不久前,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的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上,“木真湘韵——非遗服饰秀”精彩亮相。

  在静谧悠长的恭王府,非遗服饰秀由苗族古歌演绎的爱情故事开场,经非遗成衣系列展示,以华服亮相结尾。设计师王晓琳表示,希望从传统的民族纹样里提取精髓,通过现代化的表现手法来使传统服饰焕发新的活力。

  2016年3月,在文化部、湖南省文化厅的支持下,王晓琳等人成立了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立足于湘西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工作站将传统工艺振兴作为非遗保护传承与现代时尚生活相结合的重点,在加快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促进传统工艺产、学、研结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湘西苗绣非遗,王晓琳带领设计团队两年来在湘西深入考察、收集、整理非遗苗绣作品和技艺,寻找几近失传的各种苗绣绣法,如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等。

  王晓琳说,她在调研中看到了粗布底子上绣制的具有浓郁乡间特色的动物和花卉图案。这些作品手法质朴、色彩鲜艳,在多雾、冷绿色调的湘西山间,显得十分亮丽。“没想到湘西当地百姓能设计出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到令人窒息。”

  调研结束后,王晓琳团队将照片、材料、银饰、当地服装进行再分析,从中找出湘西苗族服饰特色纹样,再进行提炼加工,融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打造出非遗秀服装。在设计中,王晓琳的原则是,第一眼要让人看出湘西元素,再一眼要看出现代设计感。

  这场结合了非遗和时尚的视觉盛宴,将沉寂的非遗文化通过现代设计手法传承传播,将民族服饰融入生活、变为流行,让传承人通过自己的手艺达到以非遗养非遗的目的。服饰秀包含了“让爸妈回家”、蜡染、水墨、盛世经典、红鸾天喜、倾国倾城、非凡匠心、蝶宝8个系列,其中,“让爸妈回家”系列展示扶贫成果,尤其令人关注。2017年8月,湖南省文化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木真了公司在花垣县排吾乡建立的“让妈妈回家”项目示范点,通过培训绣娘,让绣娘在家门口完成订单、就业增收,实现了精准扶贫、精神脱贫。目前,该项目已被列为精准扶贫示范点,培养了百余名绣娘,带动了当地千名绣娘。

  王晓琳说,“我们做非遗秀是想让有着鲜明民族性的花样、图式、色彩为大家所接受,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非遗,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连培煌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朱立伦再轰赖清德“独裁”:对外跪拜 对内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离谱!台当局竟将“汉人”改称“其余人口 陕西发布干部任职公示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指 今日12时起执行新规 长江干线上中下游将 2025重庆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来了!几月几 10年10次!厦大师生上榜“全国十大考古新 512护士节文案简短祝福 护士节快乐祝福语 美国洛杉矶发生两车相撞造成1死32伤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福建闽南网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