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九大代表、长江学者、福建农林大学教授 廖 红
总书记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美好的蓝图。蓝图要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行动。“我一直在想,我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同时,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回来以后先向身边的师生宣讲了十九大精神,接下来还将到省内外,结合实际、结合专业谈我的学习体会、宣讲十九大报告。”
■ 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建发
厦门大学将筹备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院将以推进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为己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中国道路和当代世界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立足福建改革开放实践和厦大“双一流”建设实践,通过开展多学科协同交叉和联合攻关,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完整诠释,深入系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方略,努力将研究院打造成国内知名、福建领先的重要研究基地和宣传教育平台。
■ 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林和平
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福建师范大学是最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事汉语国际推广的高校之一,也是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我们将继续高水平办好2个孔子学院、1个孔子课堂,坚持选派汉语教师志愿者,促其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架桥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洲四海开花结果。”
■ 福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长 唐 希
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令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要加大理论宣讲力度,推进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要引导广大干部和教师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研读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切实激发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奉献进取,加快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创新发展。
■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林怀艺
十九大报告一共出现七次“共享”,表明“共享”越来越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处理内政外交等事务的重要理念。目前,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共享身为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誉,这是中国人自信和力量的体现。此外,将共享理念运用到“一带一路”建设、全球治理之中,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这也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地位和作用的提升。
■ 青年教师代表、福州大学教授 陶火生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寄望说,“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深切反映了广大中华青年儿女的心声,也清楚地指明了当代青年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随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全面展开,广大青年教师坚守了诚信,耐住了寂寞,抵御了诱惑,守住了底线,正在做真学问、做大学问,真正用学问立言立身,真正用学问服务“建设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