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院城东院区
泉州一院城东院区大厅干净整洁
泉州二院自助缴费机很方便
儿童医院
闽南网11月7日讯 泉州一院扩容,是泉州市委、市政府为缓解群众“看病难”,踏出的医疗资源扩容第一步,也是这些年来泉州市医疗资源扩充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泉州城市容量的不断扩张,新医院、新院区也陆续跟进,不断列入日程表。
东海组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占地142.6亩,总投资4.67亿元,规划建设1000张床位;江南片区,泉州市中医联合医院,占地173亩,总投资9亿元,规划建设床位1500张,明年底投用;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医疗中心,占地300亩,总投资2.4亿元,一期市传染病院已竣工投用。
同时,泉州市同步推进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实施17个县级以上医院建设项目,预计新增床位1800张。泉州还发挥“民办特区”优势,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到2015年,预计全市民营医疗机构床位将达到4000张,成为公立医院有效的补充。
“可以说,这些年,公立医院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今年6月,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率领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到泉州一院城东院区检查时,对泉州市医改工作和卫生项目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泉州一院扩容,是泉州市委、市政府为缓解群众“看病难”,踏出的医疗资源扩容第一步,也是这些年来泉州市医疗资源扩充的一个缩影。
医保模式创新破解“看病贵”
硬件设施大改善,软环境也不能落下。近年来,泉州市新农合全覆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多重医疗保障,大大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现象,在全省、全国创造了“泉州模式”。晋江、石狮等5个县(市、区)推行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的运行模式,还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批示,省委书记孙春兰也批示要求在全省推广。
目前,全市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556.51万人,覆盖率达100%,参合率达99.47%,新农合多项运行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自今年6月起,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625家村卫生所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群众家门口看病更便宜。
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泉州也创全省之先。石狮市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率先破除“以药养医”机制。首创成立公立医院改革管理委员会,实行院长聘任制和组阁制、总会计师制度、政府分类补偿制、建立医疗联合体等举措,得到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的肯定,向全省推广石狮的做法与经验。
近年来,泉州市新农合全覆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多重医疗保障,大大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现象,在全省、全国创造了“泉州模式”。
再绘发展蓝图保障全民健康
泉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变,背后少不了泉州主官的关注和努力。泉州市委书记徐钢、市长黄少萍,在多次会议上一再强调,医疗卫生既是民生大计,也是城市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努力扩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助推泉州现代化环湾城市建设。医改实施3年以来,泉州市医疗机构千人床位数和医生数增长近三成,实现全民医保。
不久前新出炉的《泉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再次为大家绘就医疗事业发展蓝图。按照规划,泉州将加快环泉州湾核心区医疗服务圈建设,到2015年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力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放眼泉州的医疗机构规划布局,“十二五”期间,泉州将新增医院病床8500张,到2015年,泉州有望拥有更多的达到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的三级医院,逐步形成以公立医院为主体、专科医院为特色、基层医疗机构为保障、民营医院为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医疗服务体系。(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文 谢明飞 田米 黄启鹏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