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惊蛰,随着天气的回暖,迎面吹来的春风无时无刻不在呼唤人们走出家门,加上这个周六开始就是清明小长假,外出踏青扫墓的人会更多。但你可能不会想到,看似风光优美的山林湖边,可能藏着“杀伤力”巨大的毒蛇蚊虫。厦门市中医院皮肤科医生江渊提醒市民,清明期间,人们扫墓、踏青要做好防护,避免被咬伤。
据江渊医生介绍,市民在山上草丛里行走时,可以拿根棍子或者拐杖在前面不停地敲打,免得误踩到蛇。如果发现有蛇,悄悄走开就好,别去惹它们。若不慎被毒蛇咬伤,应尽快送医院救治,在送医院救治的过程中,注意定时放松伤肢的捆绑,以免长时间捆绑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送医前可参照以下方法进行现场急救:受伤后,尽量保持冷静、减少运动,以减缓蛇毒扩散;立即包扎,用指宽的绷带(紧急状况下毛巾、围巾、藤条、茅草等均可)扎在伤口上方的近心端,注意每15到20分钟松开1到2分钟。如果有条件,可以口服蛇药片,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此外,在野外时也应该做好防蚊虫的准备,其中蜱虫就需要特别注意预防。蜱虫虽然名字里有“虫”,但却并不属于昆虫,确切地说它应该是蜘蛛的亲戚。它和普通的虫子不一样,蜱虫是靠吸血才能生存下去的生物,没吸血时,它的大小在2到10毫米之间,一旦吸了血,它的身体就会膨胀到20到30毫米的大小。人体一旦被蜱虫叮咬,会出现炎症、水肿、过敏等反应,而如果是被携带病毒的虫体叮咬,甚至可能出现病毒性脑炎、莱姆病、埃立克体病等严重疾病。
平时我们在被蚊虫叮咬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扬起手去拍打,可是这样对付蜱虫却行不通。蜱虫的口器上长有倒刺,容易在拔的过程中断在人体里,在拔虫子的过程中,蜱虫也会产生应激反应,会更往身体里钻,分泌更多含有神经毒素的唾液。所以,一旦发现自己被蜱虫咬了,千万不能再去碰暴露在外的虫体,尽量让皮肤暴露在空气中,并在第一时间到就近的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