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2月13日讯 昨日,来自台湾的60余名同胞,在厦门同安区西柯镇浦头社区,与当地数百名信众聚在一起,参与海峡两岸(同安浦头)十八王公民俗文化节。
高甲戏、提线木偶等民俗表演,率先拉开帷幕。来自两岸的艺术家还进行了书法笔会交流。
据介绍,浦头十八王公信仰,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当地村民为洪灾死难的18名无名百姓,修建合葬墓的传说。随着百姓对“王爷”信仰的推崇,十八王公信仰由同安人带到台湾。到乾隆年间,浦头村民修建祠堂奉为神明,民间把“十八墓公”升格为“海神”崇拜。其间,同安县令知道此事后,还亲自撰写碑文作为纪念。
“这些源于海上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文化同属于‘海丝文化’的一部分。”同安区文史专家陈金城说,以前台湾民众从海上过来,到了码头看到庙都要上香祭拜。随着两岸交往频繁,一些民间信仰就随之传到台湾那边。现在台北、新北的十八王公庙,就是从同安分炉过去的。(海都见习记者 张燕红 吴佳铖 通讯员 刘刚 杨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