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某电子科技公司拟新建一个汽车电子智能项目,在项目准备阶段,生态环境部门相关专家团队就出动了——指导环评单位通过危害识别、暴露评估等全流程技术分析,开展智能研判,提出工艺优化和选址调整建议……近日,我市完成全省首例建设项目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标志着我市在环评体系中率先引入健康风险评估机制。
项目建在这个地方合不合适?会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健康造成影响?得知企业顾虑后,湖里生态环境局“搬”出专家团队,提前介入,指导企业完成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针对企业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中专业力量薄弱等问题,我们聚焦风险评估专章编制核心环节,全程参与企业专章修改过程,从框架设计、现状分析到内容完善逐项把关,确保评估科学性与规范性。”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称,在企业完成风险评估初稿后,该局主动帮忙对接国内环境健康领域专家,通过专家团队“把脉问诊”,重点对风险源识别、监测点位布设等关键内容,进行专业科学论证。
与此同时,湖里区建立区级环境健康风险源清单,整合环境质量现状、敏感目标分布、历史健康数据及重点行业污染物健康效应等多维信息,并依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系统,对拟新建项目开展智能研判,提出工艺优化和布局调整建议。
今年7月,厦门在全省率先印发实施《厦门市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指南”),初步构建“评估—优化—验证—追踪”的全链条环境健康风险防控机制。
“我市明确将环境健康风险等级纳入环评审批依据,按风险高低实施免评、简易评估、正式评估或独立编制健康专章等四类差异化管理措施。”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在环评审批环节,生态环境部门依托技术指南,首次在传统环评基础上开展正式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我们全程服务,仅在10个工作日内就帮企业高效完成相关工作,比法定时限缩短50个工作日。既确保项目环境健康风险可控,又为企业节省前期手续办理时间,为项目快速落地、早日投产提供保障。”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悉,该项目是湖里区自2023年入选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以来,首个在环评中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实践案例。
(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