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6个金奖1个银奖6个铜奖 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厦门创下历史最佳成绩

来源:厦门日报 2025-11-03 11:09 http://www.mnw.cn/

  突破性成绩

  在代表中国博士后群体最高水平的竞技场上,厦门斩获金奖6个(全国共设金奖63个)、银奖1个、铜奖6个以及优胜奖10个。

  全链条支撑

  全市现有121家博士后平台,包括45家流动站、46家工作站和30家省级创新实践基地,精准对接软件信息、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累计招收博士后3232人,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支撑。

  厦门市人社局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组织申报阶段,举办专项辅导动员部署会,充分激发人才参赛积极性。

  近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泉州圆满闭幕。在这场代表中国博士后群体最高水平的竞技场上,厦门斩获金奖6个(全国共设金奖63个)、银奖1个、铜奖6个以及优胜奖10个,取得突破性成绩。从长征火箭的高科技走向民生应用的减振降噪技术,到描绘城市空中交通新蓝图的飞行器,再到革新双氧水制备模式的绿色化工系统——厦门英才带来的前沿成果,不仅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更成为观察厦门四十年如一日深耕人才沃土、构建一流生态的窗口。

  沃土厚培 凸显厦门深耕细作四十载

  赛场上的“高光时刻”,源于日常的“厚积薄发”。我市在此次大赛中创下历史最佳成绩,绝非偶然。

  博士后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我市自1985年设立全国首批博士后流动站以来,经过四十年发展,已构建起一张“流动站筑基、工作站强链、创新实践基地拓面”的立体化平台网络。全市121家博士后平台,包括45家流动站、46家工作站和30家省级创新实践基地,覆盖全部6个行政区,精准对接软件信息、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累计招收博士后3232人,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全周期体系。

  政策的持续创新与服务的不断优化,为博士后人才构筑了“暖心港湾”。早在2000年,厦门市人社局便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企业设站政策,此后持续迭代。如今,建站补助最高200万元,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最高30万元,出站留厦安家补贴30万元。市财政累计投入1.45亿元,带动设站单位研发投入超10亿元。

  精准滴灌 构建厦门保障竞赛全周期体系

  优异成绩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厦门为此次大赛构建的“以赛聚才、以赛促创”全过程服务体系。

  据参赛团队成员透露,在备赛期间,人社部门组织的专家辅导环节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各位专家高屋建瓴的指点,精准地打磨了我们的项目逻辑与呈现细节。”银奖获得者郑晓刚博士表示,“这份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专家们的智慧与心血。”

  这正是厦门市人社局专项工作的一个侧影。赛前,工作组通过“政策宣讲+精准服务+动态跟踪”机制,激发了98个项目报名创新、创业组别,占全省超四成。他们深入高校、企业等单位,提供“一对一”的项目书撰写辅导,并实施“陪跑+引跑”服务。在关键的辅导环节,更是组建了由技术专家、创投代表和往届评审构成的团队,通过“模拟路演+即时点评”等方式,对项目进行“精准滴灌”和个性化打磨,助力英才们从“整体提升”迈向“个性突破”。

  赛场亮剑 折射厦门创新能级大提升

  本届大赛竞争激烈,46支参赛队伍、1700余个顶尖项目同台竞技,可谓优中选优。此次厦门取得突破性成绩,得益于一批兼具技术前瞻性与市场潜力的高质量项目。它们恰是厦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缩影。

  在创业赛赛道,一枚金奖熠熠生辉。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后莫非团队研发的“粒子阻尼减振降噪技术产业化”项目,拥有一个显赫的标签:它曾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四大黑科技”之一,成功解决了航天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如今,这项技术已申请专利200余项,并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团队成立的环寂高科公司,正将这项尖端技术从航天领域拓展至交通减振、工业降噪、建筑抗震等更广阔的民生领域,让“高大上”的航天科技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在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赛道,一个“未来已来”的银奖项目吸引了众多目光。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后、助理教授郑晓刚带来的“倾转涵道式城市空中交通新概念飞行器”,描绘了一幅近在眼前的未来出行图景:可搭载4人、航程约200公里,用于紧急医疗救援、文旅乃至日常通勤。“出门不需要开车,坐飞行器就可以,两到三年之内有望实现。”这位年轻博士后的信心,源于其团队在气动布局、外形设计上的创新,以及采用多发动机以最大限度保证安全的集成化设计。从2015年读博开始深耕飞行器设计,近十年的积累在比赛中绽放光芒。

  在创新赛的新能源赛道,嘉庚创新实验室副研究员祖小龙的项目“连续流过氧化氢在线制备系统”斩获铜奖。该系统能够在线合成从低到高不同浓度、电子级纯度的双氧水,最大程度避免了传统双氧水储运中的分解风险和安全隐患。目前,该项目已与国家能源集团对接,满足其千吨至万吨级别的需求,在精细化学品合成、半导体制造清洗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

  向新而行 续写厦门人才引领发展新篇章

  站在博士后制度实施40周年的新起点,厦门正绘制更广阔的蓝图。此次大赛的辉煌战绩,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

  厦门市正致力于推动这些优秀的“赛场成果”走向“市场应用”。10月29日举办的厦门市博士后人才交流对接会,有力促进了获奖项目与产业园区、创投基金精准对接,让博士后的智慧结晶成为产业升级的“生力军”。

  未来,厦门市人社局将继续扩容平台矩阵,争取省级创新实践基地自主认定权限,围绕“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更为完善的“基础研究+应用实践+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让每一位博士后都能在厦门安心科研、融入城市,将鹭岛打造成天下英才向往的创新创造“热土”。

  从全国首批流动站到121家创新平台,从政策的探路者到产研融合的强力引擎,厦门博士后事业的每一步,都饱含着“爱才、敬才、用才”的城市温度。此次大赛的硕果,也是这种温度散发的体现。市人社局表示,新征程上,将继续以博士后制度为支点,培育更多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为磅礴的“厦门智慧”与“厦门力量”。

  (文/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 图/市人社局 提供)

原标题:6个金奖1个银奖6个铜奖 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厦门创下历史最佳成绩
责任编辑:方迪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6个金奖1个银奖6个铜奖 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
  • 以年轻力量推动两岸文化融合发展 第十六届
  • 首届海峡两岸三茶发展论坛召开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石狮杨家大楼(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石狮杨家大楼(视频)
    泉州知创园正式开园(视频)
    泉州知创园正式开园(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屏山时评 | 让崇尚英烈蔚成风尚 福建省年内还将举办15场马拉松赛事 “金海豚奖”在厦门揭晓 《哪吒之魔童闹 绿道织锦 古城焕新 莆田首推两岸融合社区 咖喱的黄色来自哪种香料?蚂蚁庄园课堂今 为什么很少听到高铁列车的鸣笛声?蚂蚁庄 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莆田湄洲岛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