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演唱会热度尚未消散,王力宏又将在这个周末唱响鹭岛,此外,还有不少演唱会接踵而至……记者昨日从厦门市文旅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厦门已累计举办大型演唱会50场,观众超75万人次,各类大型演出不仅让厦门备受外界关注,更是带动了厦门文旅消费热潮。
事实上,厦门演艺经济之所以如此蓬勃,不仅得益于厦门“小清新文艺范”城市气质对粉丝歌迷的吸引,举办各类演出所具备的硬件条件,更是得益于厦门优良营商环境对演艺企业的吸引。尤其是今年5月,厦门市文旅局印发了《厦门市促进演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对大型演唱会举办、综合发展质效高的企业、新引进的国外知名艺人演唱会给予分档叠加奖励,有效刺激了演艺经济发展。
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2024年以来,全市共审批了5万多场次的营业性演出,其中大型演唱会、音乐节84场,平均每天有110场演出上演。“周周都有演唱会”已经成为厦门旅游的新亮点和新时尚。为进一步促进演艺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厦门实际,我市出台了《措施》。
市文旅局说,出台《措施》的目的,一是,引进优质演艺企业,促进演出经营单位做大做强,产生集聚规模效应,做大我市演出市场增量,进一步激发演出经营主体活力与动力,充分发挥演出市场对于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娱乐、零售等行业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二是,引进与创编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演艺项目,提升观众观演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的、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流行文化中心。
据介绍,《措施》实施近半年来,成效显著,吸引各经纪公司来厦举办各类演唱会、音乐节37场次,吸引观众60万人次,票房5.5亿元。同时,演出规模更大、品质更高,白鹭体育场(4万人以上)密集举办了张杰、周杰伦、李荣浩、王源、五月天演唱会共10场,达到提质提优的效果。市文旅局已陆续受理大型演唱会举办单位的奖补资金申请。此外,《措施》吸引一家文化传媒公司落户翔安,另有一家经营某顶流明星IP业务的文化传媒公司已在厦门注册新公司,相应奖补也正在落实。
促进演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政策
《措施》总共有20项,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演出经营主体活力、推动演艺载体提质增效、优化配套保障措施、创新演出市场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促进演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措施》明确本市同类政策与本措施不一致的,按“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符合《措施》奖补条件的经营单位,经申报审核公示后兑现奖补。《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加强对艺人团队及演出单位的服务保障,压缩审批时限,提高观众核准容量,提供快速通关便利,推动场馆双开多开,优化演出落地成本,让来厦门举办演出更加便捷。
激发演出经营主体活力
对大型演唱会、综合发展质效高的企业、新引进国外知名艺人演唱会给予分档叠加奖励。
●在厦举办一场演唱会,最高可获得360万元奖励。
●厦门独立品牌音乐节,最高可获得100万元奖励。
●新开发的旅游演艺项目,最高可获得200万元的补助。
●对引进优质演艺企业,符合条件的予以每场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对做大做强、符合条件的演出经营单位,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叠加奖励。
推动演艺载体提质增效
●加大力度招引大型营业性演出项目,提高场地资源利用率,完善大型场馆基础设施、标识标牌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场地依法增加演艺功能。
●全力支持培育演艺新空间,提升传统剧场、公园街区、空置单位、商业综合体等空间利用,支持发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演艺项目。新投入的演艺新空间最高可获得100万元补助;符合条件的演艺新空间,可获得20万元奖励。
优化配套保障措施
●着力推动厦门奥体中心、厦门国博中心等场馆的商业配套。
●在大型演唱会举办期间,优化公共交通、停车位等服务保障。
●大型营业性演出前3天至后3天,鼓励各经营主体推出吃、住、行、游、娱、购联动的系列优惠活动,着力发展“票根经济”。
创新演出市场管理
●制定大型演出管理服务标准,出台演艺新空间运营规范,优化演出经营环境。
●依法查处票务“黄牛”,依法处置演出内容存在禁止情形、倒卖演出活动经营权等违法行为。
●加强对现场表演视频播放以及运用全息成像、人工智能等技术展示AI数字形象开展营业性演出的监管。(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