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门户籍老年人口达50.7万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来源:海西晨报 2025-10-29 09:37 http://www.mnw.cn/

  今天是重阳节,也是我国第13个法定“老年节”。记者从厦门市民政局获悉,当前,厦门市户籍老年人口达50.7万人,人口老龄化率16.1%,两者均达到历史新高。预计“十五五”期间,我市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率都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户籍老年人将在2029年年底前突破60万人,在“十五五”末期达到约63.2万人,老龄化率达到17.2%。

  

  洪志标展示他创作的抗寇英雄雷宜卿剪纸作品。记者周莉摄

  

  时光鼔语队进行非洲鼓表演。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据介绍,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演进,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四五”以来,厦门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坚实,基础养老金和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均居全省首位,初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建有养老机构44家、照料中心60家、居家养老服务站398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同时,厦门还在全国首创社区助老员制度。

  健康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共有39家医养结合机构。全市公立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100%设立老年医学科。目前已创建84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提高至83.62岁,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老年友好型社会加速形成。全市创建全国敬老文明号14家、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4个;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可免费乘坐城市公交工具,免票游览鼓浪屿、植物园等国有A级景区;设立老年大学教学点579个,常态化开展各种老年文艺活动。

老龄事业将迈向新阶段

  “十五五”期间,我国的老龄工作将从“被动应对”向“价值创造”方向积极转变,老龄事业将从“基础生存”向“品质提升”方向加快跃升。厦门将有力保障“老有所依”,加快建立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普及“老有所养”,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完善提升“老有所医”,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积极开展、有效衔接,老年健康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动“老有所为”,老年人社会参与渠道不断拓宽、参与形式更加多样;有效增进“老有所乐”,老年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健身休闲、金融支持等服务不断丰富;充分实现“老有所安”,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老年人优待水平持续提高。(海西晨报记者晋君通讯员林彦龙)

  【人物1】

  执剪六十载巧手创造镂空之美

  10月27日上午,当记者来到86岁的厦门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洪志标家中时,他正手执剪刀在红纸间翻飞,须臾间,明末清初南安抗寇英雄雷宜卿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作为剪纸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洪志标痴迷剪纸六十载,他的剪刀下,骏马腾跃、牡丹盛放、人物栩栩如生。

剪纸世家第三代传承人

  洪志标1939年生于福建南安。童年时期,母亲在他心中播下剪纸艺术的种子。

  “母亲有一双巧手,绣花鞋上的剪纸花样,年节的窗花、门签,都是我的艺术启蒙。”洪志标回忆道。上中学时,他师从剪纸爱好者陈文法老师,后考入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专攻装饰画,剪纸作品曾在《人民日报》上刊登。

  作为家族第三代剪纸传承人,洪志标融合北方剪纸的浑厚与南方剪纸的细腻,形成独特的闽南艺术风格。福建省美协原主席丁仃曾评价其作品“形简质秀”,书画泰斗朱鸣冈亦赞其“纯朴、洗练、优美,表现时代精神”。他的作品《八骏争胜》《渔归》等,以刀为笔、纸为卷,将乡土情怀与时代风貌凝于方寸之间,屡获国内外大奖,并被中国剪纸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退休后致力剪纸技艺传承

  1999年定居厦门后,洪志标的艺术生涯步入新阶段。虽已退休,他却比从前更忙,创作、参展、教学、社会活动填满了他的日程。

  洪志标受聘为厦门兴才学院教授,在他指导下,学校团队斩获全国大学生书画大赛团体金奖。2023年,他以重要嘉宾身份出席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同年受邀赴京参加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主办的联展,作品被制成邮折发行。

  “艺术的生命在于传承。”洪志标深谙此道,他在思明区老年大学开设剪纸课程,为银龄学员授课,让剪纸技艺在社区生根发芽。

创新尝试跨界主题创作

  近年来,洪志标不断突破自我,尝试跨界主题创作。2025年4月,他受开元街道邀请,与宁夏剪纸传承人张云仙携手,耗时10余天创作融合宁夏与厦门两地风貌的2米长巨幅剪纸作品。作品以写实的厦门街景与宁夏风光的抽象意象相呼应,通过中山公园、巨轮、贺兰山葡萄园等元素,寓意两地文化互通、经济共同发展。

  “年龄只是数字,我会一直创作下去。”洪志标说,剪纸是他一生的追求。

  谈及自己忙碌的日常生活,洪志标说:“活到老学到老,大脑不用就会生锈。”他告诉记者,如今他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懂得灵活运用数字工具,十分新潮。(晨报记者周莉)

  【人物2】

  盈翠社区时光鼓语队队员:

  鼓声传递快乐绽放银龄光彩

  在思明区嘉莲街道盈翠社区,一群退休姐妹和几个年轻妈妈一起组建了时光鼓语队,用非洲鼓传递快乐,让自己的退休生活闪闪发光。

这支鼔队特别有活力

  昨日,记者来到嘉莲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厦门市打击乐协会秘书长吴庆强正在给时光鼓语队队员们上课,现场抑扬顿挫的鼓声,节奏感十足,传递出的快乐节奏,极富感染力。

  在吴庆强看来,这是一支很有活力的鼔队,和社区里常见的退休人员队伍不同。“非洲鼓虽然小众,但是很时尚,容易上手。手能通脑,尤其是对中老年朋友来说,双手打非洲鼓,能锻炼大脑,拍出健康,带来快乐。”吴庆强说。

“非洲鼓+舞蹈”更时尚

  社区居民、退休党员丁慧介绍,一年多前,晏帅老师在盈翠社区开设非洲鼓公益课,她第一次接触到这种乐器,也认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姐妹。她说:“退休并不是窝在家里休息,而是新的开始,我可以重拾年轻时的兴趣爱好,学自己想学的项目。”

  去年10月,丁慧和姐妹们一起成立了时光鼓语队,队伍中一半是刚退休的中老年人,其他队员则是年轻妈妈。

  “我们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从她们身上可以感受到满满的热情和活力。”施彬沁退休后爱上了打非洲鼓。因为打鼓能解压,她觉得跟年轻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更年轻。

  退休教师廖桂萍今年57岁,对她来说,现在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跟上幼儿园的小孙女一起打非洲鼓,度过幸福的亲子时光。祖孙俩还曾受幼儿园邀请去同台表演打非洲鼓。

  时光鼓语队队长苏柔是个“80后”,她曾是爵士舞老师,有着深厚的舞蹈功底。她告诉记者:“我们鼓队和其他队伍最大的区别就是更时尚,会在表演中加入舞蹈元素,不论队员年龄大小、非洲鼓基础如何、是否有舞蹈功底,我们都会汇集全队力量来帮助大家掌握舞蹈动作,一个都不能少。”

坚持爱心公益服务社会

  对于时光鼓语队队员来说,能够坚持打非洲鼓,家人是她们强大的“后援团”。排练、演出期间,丈夫不仅承包了所有家务、负责接送孙子,还帮忙安装鼔架、拍照拍视频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丁慧说,作为普通人,她们有勇气探索未知领域,带动家人一起服务社会,绽放银铃力量。今年,队员们加入盈翠社区盈光志愿者服务队,走上公益之路,为孤独症儿童和养老院的老人演出,为困境老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表演,大家心里有满满的成就感。“姐妹们会一直坚持公益,一起无惧岁月,一起快乐变老。”队员们说。

  (晨报记者晋君通讯员林佳佳)

原标题:厦门户籍老年人口达50.7万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责任编辑:郑莉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厦门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厦门市召开2025年第四季度“央媒话厦门”座
  • 厦航开通泉州至吉隆坡直飞航线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石狮杨家大楼(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石狮杨家大楼(视频)
    泉州知创园正式开园(视频)
    泉州知创园正式开园(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晋江西园屿头社区老人乐享重阳节 晋江市领导走访慰问老人 “晋江之夜”搭商贸新平台 晋江222家次企 运动品牌再起奥运资源争夺战 安溪大小茶馆座无虚席 很多人想退国民党?蔡正元喊话:该警惕的 泉州市森林防灭火救援实训基地启动 推动项目建设 促进福田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