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今年秋季养生 需兼顾祛湿润燥

来源:厦门日报 2025-09-18 11:23 http://www.mnw.cn/

  秋分将至,厦门依旧暑气蒸腾,雨水也不时来袭。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洪小菲提醒,厦门秋季养生需兼顾祛湿与润燥。

  洪小菲介绍,厦门作为沿海城市,本身湿气较重,今年入秋后雨水偏多又进一步增加了外湿侵袭人体的风险。中医理论认为,湿气分为“外湿”与“内湿”,外湿源于多雨、高湿度的环境,而内湿则源于人体运化水湿能力不足。“近期门诊中,不少患者出现舌质胖大、齿痕加重、身体困重、大便黏腻等外湿引动内湿的典型症状。”洪小菲表示,这些症状在脾胃虚弱、阳虚体质人群中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秋燥问题也不容忽视。洪小菲指出,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燥邪的特点是干涩,容易耗伤人体津液。秋天的“燥”是天地间的一种收敛、肃杀之气,所以尽管雨水较多,秋燥依然存在。加之可能使用空调、暖气等设备,也会加重局部环境的干燥。当燥邪侵袭,津液耗伤,就会出现口唇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燥、眼睛干涩,甚至出现干咳等症状。

  针对今年这种特殊气候,洪小菲建议市民首先要学会判断自身症状。若以身体困重、大便黏腻、脾胃胀气为主要不适,需要侧重祛湿;若以口干眼干、皮肤干燥、喉咙干痒为主要表现,则应该注重润燥。在起居调理方面,要顺应气温变化,特别注意早晚保暖,避免寒邪入侵。饮食调理方面,祛湿可选用生姜、蒜、胡椒等发散食材,以及山药、薏米、扁豆等祛湿食材;润燥则推荐银耳、莲藕、荸荠、梨子等滋阴生津的食物。对于“湿”“燥”并存的情况,可以灵活搭配食材,如在银耳百合汤中加入少量陈皮,既能润燥又能健脾祛湿。

  洪小菲特别提醒,夏季过多食用生冷寒凉之物,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入秋后若叠加外湿,容易进一步加重内湿问题。市民应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养生方法,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

  (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高莹 朱珊)

原标题:今年秋季养生 需兼顾祛湿润燥
责任编辑:方迪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00后遇上10后 新学年厦门市中小学迎来一批
  • 厦门秋季文旅活动“上新” 9月到11月将举办
  • 厦门金砖创新基地成立5年 累计总投资超506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泉州市活动开幕
    【视频】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泉州市活动开幕
    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在南安成功会展中心启幕 (视频)
    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在南安成功会展中心启幕 (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福建两家企业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付朝阳到莆田市数字集团调研并调度“全市 莆田市领导接待来访群众 仙游度尾文旦柚开采 实现产销两旺 福建省仙游县直播电商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仙游抗战记忆”档案图片展举办 秀屿区举行“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暨下半 福建省2025年9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