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构建信用城市智慧模型,率先打造无押金信用社会,深化实施先离场后付费信用停车,提高中小企业信易贷融资成效……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厦门市强化城市综合信用工作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信用行动方案》)。
《信用行动方案》从提升城市信用监测水平、释放信用数据驱动动能、打造信用惠企便民场景、培育信用服务产业生态、优化信用新型监管机制、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等6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其中一些创新措施走在全国前列。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是城市文明“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和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信用行动方案》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城市综合信用工作,持续争创全国领先优势,提升信用赋能实体经济、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提高全社会“信用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厦门出台了全国副省级城市首部地方社会信用条例,较早构建了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造信用大数据在金融信贷、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形成了全社会守信氛围与营商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全国2025年3月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显示,在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厦门获得2025年3月单月及近12个月平均排名“双第一”。
(厦门日报记者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