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到饭点,窗户都不敢开。现在,恼人的油烟味真的消失啦!”说到餐饮油烟污染扰民专项整治成效,住在嘉莲街道长青路附近的居民这样点赞道。
“望闻问切”细摸排,“清新去油”解民忧——自今年5月餐饮油烟污染扰民专项整治在全市开展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市执法局牵头会同市资源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依据部门职责形成合力,将专项整治工作持续推向深入。
深入一线督导帮扶
直击油烟扰民顽疾促整改
不久前,全市成立联合督导组,深入各区开展餐饮油烟现场督导帮扶行动,旨在通过现场检查推动问题整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油烟问题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必须严格把关,把整治工作做细做实。”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强调。在一家小吃店,督导组发现,店内油烟净化设备虽已安装,但存在清洗不及时的情况。执法人员立即向店主耐心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并下达整改通知书。
在一家川菜馆,督导组重点查看了店内油烟排放管道的设置情况。针对发现的管道布局不合理问题,当场提出优化整改建议,并与店主耐心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随后,督导组来到一家烧烤龙虾店,这里是夜宵时段的热门地点,油烟问题易复发。此前,在执法人员监督下,店主已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减少油烟排放的措施。“多亏了你们的专业指导,油烟问题才能有效解决。现在投诉少了,我们经营也更安心。”店家表示,后续,他们还将升级店内的烹饪设备及环保设施,为食客打造更好的就餐环境。
行动中,督导人员逐一走进各家餐饮店后厨,细致检查油烟净化设施安装、运行及清洗维护情况。面对督导人员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餐饮店负责人纷纷表示,将及时整改,确保油烟排放达标,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发挥牵头作用,深入一线督导帮扶,此次行动只是一个缩影。自专项工作开展以来,生态环境、城管执法部门牵头,会同资源规划、市场监管、公安、属地街道等部门,将“局际联席+联合执法”作为抓好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行动的关键抓手,积极联合会商,处置重点投诉问题。各驻局纪检监察组则对专项整治工作全过程跟进监督,“以点带面”推动解决区域内共性问题,确保“整治一家、规范一片”。
压实责任凝聚合力
确保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有效
强化一线督导帮扶的同时,我市各区、各相关部门聚焦餐饮油烟污染全生命周期治理,纷纷“亮剑出招”,在餐饮设置区规划、新建住宅小区设置专用烟道审查和改建、餐饮经营许可申请办理及告知、经营场所(商铺或门店)管理、部门联动等方面,探索经验做法。
为让烟火味、人情味两相宜,思明区城管执法局将人文关怀与公正执法相结合,积极拓宽沟通渠道,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组织街道、社区、业主、店家等多方进行协调商讨,对油烟扰民店铺进行联合整治。各中队在执法过程中坚持疏堵结合、换位思考,积极为店面经营者找适合的店面。
如何让餐饮业生机勃勃,又有效控制餐饮油烟的排放?湖里区城管执法局在促进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工作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监管机制的同时,针对居民反复投诉的重点、难点问题立查立纠,对发现的问题建立“一店一策”,及时解决油烟扰民问题。
海沧区城管执法局则坚持每日“定人、定责”巡查管理,加大重点区域早、中、晚就餐高峰期的巡查管理力度。“我们坚持‘边检查、边普法、边指导’的工作方法,对辖区内各餐饮店的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使用情况进行拉网式摸排,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建立台账,采取追踪式管理,做到发现一家、整改一家。”海沧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各中队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工作推进到位、整改到位……
与此同时,各区、各相关部门坚持“开门”抓整治,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群众参加各区局际联席会议、参与一线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发挥代表委员联系群众的特定优势,鼓励社会各界为我市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积极营造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数据
巡查各类涉餐饮油烟
经营主体近2万家
据统计,截至7月31日,全市已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5万人次,现场巡查各类涉餐饮油烟经营主体近2万家,劝导纠正各类问题近2000处,责令整改550起,督促油烟污染严重扰民的38家经营主体完成关停、搬迁、转型或更换业态。
(厦门日报记者 许晓婷 见习记者 陈钰滢 通讯员 罗施祥 夏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