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和教育,一是民生之需,一是民生之基,是老百姓感受最深、关切最重之所在。群众所盼,即是民生着力点,翔安区致力于书写好“教育”和“医疗”这两张答卷,全力将优秀的教育与医疗人才引入翔安这块发展热土,通过制定政策、组织活动、全心培养,形成完备的人才梯队。
从现在到将来,这些人才都将是翔安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教育
引入高层次人才 “动态”阶梯式育才
2019年,作为翔安区引进的高层次教育人才,“全国骨干校长”刘杨来到翔安,出任翔安区第六实验小学的校长。
翔安六实小前身是欧厝小学,2019年刚刚从村办小学晋升为区直属小学。刘杨到来之后的几年,外界评价她创造了“奇迹”——2020年拿下区教育质量进步奖,2021年获得区教育质量优质奖,爱乐、南音、剪纸、花式跳绳、遥控帆船等30多个特色社团接连成立,一年内拿下78项大大小小的荣誉,实现了翔安区农村完小获奖零的突破。
刘杨的成绩侧面印证了翔安区引才工作的成功。一方面,引进的高层次教育人才教育理念新,凸显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建设干事创业平台,引导人才把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融合起来,激励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事实上,翔安区教育人才队伍一直都保持“动态”发展,用有效的流动形成人才梯队。一方面是组建学校优秀青年干部人才库,实行任期管理、动态考核、适时提拔;另一方面,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乡村、要精要管用”的方针,扎实开展各类师资培训工作,成体系多层次推进教师成长;除此之外,持续举办“印斗高地教育论坛”,由全区各校名师、名校长、全区多个学科优秀教研员登台演讲,传道解惑,碰撞思维,促进全区教师和管理人员提高学识素养和加速专业成长。
为留住人才,翔安区落实政策保障,2019年至今兑现高层次教育人才补贴2016万元;帮助解决5位引进人才配偶就业问题和4位人才子女就学问题,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在翔安工作生活。
医疗
引育留用四维并进 提升全区医疗水平
2019年,何晓阔博士被翔安区引进到厦门市第五医院。几年间,他为五院乃至全区的卫生健康事业带来了许多突破——在全省率先开展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康复研究,完善了五院康复医学科亚专科建设,组建厦门市功能最齐全的康复治疗团队;2023年获批福建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还获批厦门市康复技术转化重点实验室。
一个优质人才对专业领域的引领与带动作用,从何博士的经历中就可见一斑。事实上,为了能够尽快提升全区医疗健康整体水平,翔安区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四个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引才方面,修订现行《翔安区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细则》,出台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的政策措施吸引人才;通过以才引才、走出去、双科主任、智力引进等四大创新模式吸引人才来到翔安,迅速提升翔安区人才队伍质量和医疗水平。
育才方面,翔安区尤其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比如,每年开展一次青年英才、中青年骨干选拔活动,把选拔的青年英才作为后备人才储备,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针对硕士以上学位人才,从2015年开始每月予以培育津贴,按工作年限递增。
用才方面,重点激励人才开展各种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截至目前,引进的各类学科带头人共开展市级以上各类新技术、新项目38项,成功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36项,新开设专业学科(亚专科)10个。
留才方面,通过充分发挥医院人才服务站作用,实施院领导与人才结对机制,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力解决人才工作生活等方面困难。
(厦门日报记者 邵凌丰 通讯员 陈延淼 叶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