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污染物的克星、疫苗……厦门大学三位新当选院士投身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实践中,将自己原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前天下午,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133人摘得院士头衔,其中中国科学院59人、中国工程院74人。
两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方面设立的最高荣誉称号,因此,每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备受各界关注。
在本轮院士增选中,厦门大学新增3位院士,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南峰、张荣,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宁邵。
在当选院士高校统计中,厦大位列全国第六多,这一亮眼的表现,使得厦大被称为“黑马”,不过,科学并没有偶然,此间评论认为,这是厦门大学厚积薄发的表现。
厦大新当选的三位院士,最年轻的是郑南峰,45岁,他也是此次两院院士增选中,最年轻的三位院士之一。
厦大这三名院士,分属不同的学部,郑南峰是化学部,张荣是信息技术学部,夏宁邵是医药卫生学部。不过,三人都拥有共同点: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实践中。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他们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新增三名院士,也使得厦大两院院士增至16名,其中15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6位院士,从毕业学校看,有一半以上院士本科毕业于厦大;从研究领域看,一半以上是厦大传统优势学科化学,其次集中在生命科学和地学。
作为中国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厦大的两院院士群体学术造诣、科研成果以及广泛的影响力,为厦门科技实力的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