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门机场通航40周年 经济特区从这里腾飞

来源:厦门日报 2023-11-20 09:10 http://www.mnw.cn/

  开栏的话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实现质的飞跃。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厦门书写了旧貌换新颜的辉煌篇章。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开放不止步。不久前,中央明确支持厦门开展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厦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大自主权。以综合改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厦门勇立潮头、勇毅前行。

  今起,厦门日报推出“壮阔鹭江潮 改革再出发——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全媒体特别报道”,聚焦厦门改革开放45年来的建设成就,展现各级各部门改革创新求变的积极作为;讲述厦门人民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创造美好生活的动人故事;共同见证新起点上,厦门以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担当作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如果要在厦门找一座能够记录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历程的地标建筑,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厦门机场)是最优选之一——1980年10月厦门经济特区批准设立,一个月后,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第一次办公会议就做出了修复原有高崎机场、用于民航运输的决定。

  可以说,厦门机场发展历程,就是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步伐奔跑向前的生动写照。

  作为厦门第一代空港人,元翔厦门空港原供电工程师王文艺见证着时代变迁。“厦门机场发展的速度总能让人惊叹。通航初期,机场年客流吞吐量仅有100万人次左右,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千万级’,当我们还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欣喜时,‘两千万’已近在眼前。”从“滨海小城”到“国际空港”,回忆厦门机场发展的40年,王文艺感触良多。

  忆往昔

  特区民航从这里起步

  1983年,10月22日,厦门机场正式通航,本报曾用头版图片生动记录着当天通航仪式的热烈氛围:大红灯笼高悬、四周万花争艳,2.4万平方米的机坪上人声鼎沸。

  当时,王文艺就在航管楼变电站值班,距离仪式现场只有二三十米,这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看飞机。至今他还保留着那张在航管楼外的留影。“早在福州读书时我就经常爬上山顶远远地望着飞机起降,没想到这一看,就是近40年的不解之缘。”王文艺说。

  1983年,刚毕业的王文艺就被分配到了厦门机场建设一线,“我是第57号报道的。那时距离通航也仅剩四十几天,时间很紧迫,每天跟着老师傅边加班边学习,主要是配电调试、检查验收方面的工作。跑道、停机坪、航站楼,这几公里的区间不知道走了多少回。”

  回忆起通航初期的种种过往,王文艺依然记忆犹新:“最糟心的还是下雨天,当时机场上的助降航向灯有100多盏、80多根水泥灯杆一根根地排列在田中。在当年那个排水设施有限的年代,一旦下雨,水位上涨、泥泞不堪,都要划小船到杆下才能爬高检修。”风雨中,在高悬近十米的灯杆上作业,王文艺坦言:“害怕是一定的,但是机场把这一重任交给了我,这是使命所趋、责任所向。”

  正是在这基础设施不完善、工具设备有限的条件下,敢闯敢拼的建设者们创造了当年“21个月建成机场”的民航奇迹,比当时国内同类型机场建设快了近一半的时间。

  看今朝

  建设国际枢纽航空港

  跨越近40年时光变迁,厦门机场已从“滨海航站”一跃成为“国际空港”,“厦门速度”在航空产业发展中奋勇向前。当前,厦门民航的聚焦点跨越厦门岛,来到特区东部——厦门翔安机场正在此强势崛起。未来,这座特区新门户首期将满足年飞机起降38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以“翻一番”的体量,为特区新时代发展蓄势腾飞。

  如今,王文艺已从当年初入机场的少年,成长为元翔厦门空港的资深工程师。2022年,翔安机场开工,年近退休的他再度投身项目建设中。时隔数十年,历经特区两代机场建设,王文艺直观地感受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发展的脉动。

  从空中俯瞰大嶝岛施工一线,塔吊林立、车流奔走、建设者们通力协作……翔安机场建设的光景,在王文艺眼中仿佛昨日重现:“想当年厦门机场建设中,不论是施工设施还是机场内的登机桥、行李传输等设备,很多都依赖外国进口。如今翔安机场建设中,这类设施设备多数都实现了国产化。‘自主研发、中国制造’这也是我国民航发展领航世界的底气。”

  对标一流、领航发展,锚定2026年通航目标,翔安机场正朝着“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国际先进四型机场迈进。“建设翔安机场,对于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深远意义。”对于这座特区新机场,王文艺充满期待。

  链接

  厦门机场创造的许多个“第一”

  通航四十年间,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在新中国民航史上不断创造奇迹,被业内誉为“厦门机场现象”:第一个利用外资兴建的机场;第一个用“国际”冠名的机场;第一个下放地方政府实行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机场;第一个依靠企业自筹资金进行大规模扩建的机场;第一个发行民航股票,成功开展资本运作的机场;第一个开通第五航权的机场;第一个与海峡对岸民航界合作,成立空运货站的机场;第一个引进国际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机场,最早形成传统航空公司与低成本航空公司并飞的活力格局。

  (厦门日报记者 谢嘉迪)

原标题:【壮阔鹭江潮 改革再出发】厦门机场通航40周年 经济特区从这里腾飞
责任编辑:方迪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林茂柏任厦门市税务局副局长
  • 中仑新材新能源膜材项目在厦投产
  • 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第六季)国际展在集美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泉州台商区党工委主要领导调研物业管理提 金奖总数全国第一!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 蒋欣为穿礼服控制饮食到痛哭 称从小就健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挂钩联系社区党组织( 王传君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帝 发言感谢白百 最高补助300万!漳州出台支持“圆山创新 织密“安全网” 漳州台商区防洪排涝提升 S508线云霄段综合提升工程圆满收官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