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现场。记者 陈起鸿 摄
一方是拥有百年办学史的名校,一方是深耕养殖环保的名企,当“俊科技”遇上“俏市场”,双方会擦出何种火花呢?昨日上午,“海洋企业日”活动在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举行,现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学院与厦门斯特福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签约,共话未来产学研合作的前景。
今年以来,“海洋企业日”聚焦海洋前沿技术发展成果,以“校企联合”机制为抓手,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和企业宣传推广平台,依托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先后举办多个主题活动,跑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速度”。
锚定蓝海
优化养殖尾水处理
让规模化的水产养殖兼顾效益和环保,无污染化水产养殖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其中,养殖尾水的处理又是重中之重。
福建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即将出台。在此背景下,厦门斯特福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的科研投入,拿出了创新的水产养殖尾水环保处理的解决方案,手握“基于电催化技术的循环海水养殖水处理系统”等10余项专项科技,成为了我市最早一批进军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企业。
“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系列技术优势,始终是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厦门斯特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福利表示,如今公司获得的科技领先源于校企研技术积淀,背后既是真金白银科研经费的投入产出,也归功于校企合作下的累累硕果。
为何选择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王福利坦言,是校方货真价实的科研能力打动了他。记者了解到,在2023年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渔业类专业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一,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拥有大量的技术和人才储备。
校企联合
推动科技成果落地
校企的强强联合不仅能推动彼此发展,更能推动前沿技术更快更稳落地。此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与厦门斯特福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等相关技术就取得了系列成果,此次双方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更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一大迈步。
“企业在市场大风大浪中磨砺出的经验,能助力我们瞄准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学院副书记赵梅英告诉记者,产学研合作将充分激发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优势的有机结合,有效实现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谈及双方的未来合作领域,赵梅英充满信心,双方共同规划了切实可行的系列合作项目。
随着双方的合作加深,最新的市场动向、科技发展能融入教材,不断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双方合作也能推动彼此人才的培养,按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校方能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企业技术人员也能兼任学校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实现“师资共享”,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建设产教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海西晨报记者 陈起鸿 通讯员 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