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厦高铁新突破
●全新北站风雨连廊让换乘无缝衔接
●新站厅内设有全线唯一的文化展厅
●厦门高铁动车所将与高铁同步投用
山,无法阻挡;海,可以跨越。众望所归,福厦高铁来了!
这条跨海高铁,串起了八闽沿海“黄金经济带”,它是国家沿海交通大动脉、“一带一路”重点工程,是我省“重中之重”项目,对推进福州厦门两大都市圈建设融合、加快全省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福厦高铁有哪些亮点?全新厦门北站又有哪些特色?即日起,海西晨报推出《福厦高铁来了》融媒体系列报道,带领读者提前领略福厦高铁的风采。(海西晨报记者 雷妤)
作为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开通进入倒计时。这也是厦门第一条高速铁路。
昨日下午,市铁路建设指挥部召开记者会,市交通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市铁指常务副总指挥任国岩介绍福厦高铁厦门段基本情况和特色亮点。
设施更便民
风雨连廊让换乘无缝衔接
形似浪花绽放的屋面、气势恢宏的龙舟式燕尾脊……今年6月,厦门北高铁站完成站房装饰装修。全新厦门北站总建筑面积近38万平方米,共设置24个检票口,总规模达13台27线。
如何更好地为广大旅客服务?厦门北站对站内站外进行装修升级,以更优质、更人性化的设施设备为旅客提供服务。
在高铁站出站大厅和BRT、常规公交进站通道上,厦门北站设置了自动人行步梯,有效减少旅客携带行李时奔波的不便;在公交枢纽站、BRT首末站设置了风雨连廊,与高铁站房无缝对接,让旅客晴天不撑伞、雨天不湿鞋;厦门北站还完善标识指引系统,包括更新和补充既有的标识以及南北广场、网约车场等交通配套设施的指引,更加清晰明了。
在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上,厦门北站建设了厦门交通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和“公共交通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不同公共交通方式信息融合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旅客还可以使用“厦门交通码”,在厦门乘坐地铁、公交、BRT出行时,无需手动切换程序,即可享受“一码多乘”的便捷体验。
此外,厦门北站还优化出租车智能诱导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北站附近出租车运力与乘车需求的双向匹配、智慧调度,提升乘客候车体验及司机载客效率。
目前厦门北站设置有2条地铁线(1、4号线)、3条BRT线和18条公交线路,未来根据需求还将增加运营线路和班次。
底蕴更丰富
充分营造城市会客厅氛围
和位于厦门岛内的厦门站一样,全新的厦门北站延续了细腻的装修风格。在新站房的外形造型上,采用了闽南古厝坡面、燕尾脊、嘉庚建筑的三段式构造;在北进站厅和候车厅,风箱采用浮雕和壁画的形式,展示了极具本地特色的厦门二十景,包括东环望海、东渡飞虹、鳌园春晖、万石涵翠等;在出站层,分别设置了以厦门城市、鹭岛花园、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壁画墙,充分营造城市历史文化会客厅氛围。
此外,高铁站房还设置了600平方米的文化展厅,全方位展现厦门历史、地域、文化特色,让全国旅客在高铁站就能了解厦门、认识厦门。据悉,这也是福厦高铁线上唯一的文化展厅。
配套更完善
高铁动车所将同步投用
在同安区新民镇,距离厦门北站约3.5公里的地方,厦门修建了高铁动车所,主要承担动车组的整备、检修、临修等任务,被称为动车的“4S店”。
高铁动车所将与高铁同步使用,这对厦门进一步扩大动车开行规模、满足旅客便捷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据悉,高铁动车所远期满足同时存放100列高铁列车,检修能力达40列/日高铁列车;近期满足同时存放40列高铁列车。
此外,链接岛内外、总长6.9公里的联络线也将与高铁同步开通,将极大方便岛内居民出行。
随着福厦高铁的开通,厦门铁路枢纽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向北通过沟通合福铁路、温福铁路,向南通过厦深铁路以及正规划建设的漳汕高铁,厦门更进一步融入全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对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厦门还着手推进厦门港后方铁路通道(厦安铁路)、渝长厦高铁(新建赣龙厦段)、昌厦高铁等3个铁路项目规划工作。据介绍,渝长厦高铁开通后,厦门到长沙将从现在的6个多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
【相关链接】
厦门铁路 三次飞越
●鹰厦铁路
1957年12月开通运营,其后50多年,一直是厦门地区运营的唯一铁路。初时采用蒸汽机车,最高运行时速不超过50公里。1993年全线电气化改造开通后,时速提高到60公里至80公里。
●福厦铁路
2010年建成开通,国铁Ⅰ级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为250公里。龙厦铁路、厦深铁路(两者在厦门境内重叠)先后于2012年、2013年投入运营,设计时速200公里,预留250公里。
●福厦高铁
即将开通运营,设计时速达350公里。
(海西晨报记者 林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