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稀客’来厦啊!”上周,一只斑胸滨鹬现身翔安七星礁,被鸟友们用镜头“捕捉”到。据介绍,斑胸滨鹬上一次在厦门被发现是2009年。时隔多年,这一鸟种再度做客厦门,令不少鸟友感到惊喜。
从照片上看,这只斑胸滨鹬的体型不大。它伫立在浅滩上,黄色的脚,白色、褐色的羽毛与周边绿色的水草映衬,颇有静谧之感。
鸟友们为啥称斑胸滨鹬为“稀客”?厦门市观鸟协会副会长陈浩介绍,就全球来说,斑胸滨鹬的种群数量不算少,不过,在我国非常罕见。“一般来说,斑胸滨鹬在俄罗斯和北美洲繁殖,在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过冬。中国并不是它们迁徙的必经之地。”陈浩说。
少数情况下,斑胸滨鹬会在迁徙时途经我国部分地区。因此,新疆、内蒙古、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地有零星记录。
在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中,斑胸滨鹬被定义为迷鸟或者罕见候鸟。迷鸟,顾名思义,就是迷路的鸟,它们或因迁徙途中的恶劣天气而改变路线。鸟友们推测,此番他们拍摄到的这只斑胸滨鹬,就有可能是在迁徙途中迷路,“漂泊”到翔安区。
好在翔安为它提供了不错的休憩环境。斑胸滨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以蠕虫、昆虫或其他水生动物为食,也吃植物。“前段时间,厦门降水频繁,肥沃的滩涂中有许多小虫,为斑胸滨鹬补充能量提供了条件。”陈浩说。
此外,斑胸滨鹬罕见的原因还在于——它常常混群于其他鸻鹬中,尤其是尖尾滨鹬群。远远看去,斑胸滨鹬与尖尾滨鹬外形类似,容易混淆。
鸟友们介绍,观鸟时,他们会用“看花纹”这一窍门区分两种鸟类。斑胸滨鹬的头顶偏褐色,胸前纵纹呈现断崖式,和白色的腹部形成鲜明对比,界线分明;尖尾滨鹬的头顶颜色则偏红,胸前纵纹凌乱,一直延伸到两肋。
【名片】
斑胸滨鹬:
雄鸟可以“为爱走天涯”
斑胸滨鹬,鹬科滨鹬属鸟类,体长19厘米至24厘米,活动于沿海滩涂、河口、湖泊、沼泽等湿地生境,时常边走边捡食,或在浅水中探食物。
德国专家发现,斑胸滨鹬的雄性个体可以在短暂的繁殖季内造访24个不同繁殖地,疯狂“为爱走天涯”。由于斑胸滨鹬的交配系统是一雄多雌制,竞争激烈,雄性个体还会减少睡眠时间,以争取更多的交配、繁殖机会。
【背景】
漳浦琥珀生物群:
世界四大琥珀生物群之一
2010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博、史恭乐带领的团队,在漳浦县佛昙群地层首次发现漳浦生物群,其地质时代约1470万年前。
十多年来,王博和史恭乐带领由多个学科30位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对该生物群的多样性、古生态和古气候意义开展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漳浦生物群是一个物种极其丰富的热带季雨林化石库,其中,漳浦琥珀生物群是世界四大琥珀生物群之一。
(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