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潭尾滨海湿地生态公园二期项目列入全国海岸带生态和防灾协同增效典型案例汇编推广;“智慧环保+高德工作地图”应用系统入选2022数字政府建设卓越示范案例,被评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优秀创新案例;创新打造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翔安模式”,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翔安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昨日上午,翔安区召开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以来翔安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及翔安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成效,呈现了这一年来翔安区生态文明改革的亮点。
2022年以来,翔安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跨岛发展”重要战略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高效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助力厦门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树典范。
环境变美 绿色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30,同比改善6.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100%,位居全省前列;2020年-2022年连续三年危险废物综合评定和规范化考核全市第一。
在新闻发布会上,翔安生态环境局用一组数据展示过去一年翔安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生态变好,环境变美,最受益的是百姓。位于环东海域的翔安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凭借独特的红树林景观、丰富水域空间、优异的生物多样性,加之天然的海洋生态资源,正逐步成为厦门新的海上旅游休闲网红打卡地。
这背后是翔安区绿色经济效益的逐步显现。目前,全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先进产业倍增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加速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策划新建数字经济产业园三期、新能源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含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规模突破900亿元,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1%,获评全国“2022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区”。
创新实践 多种“翔安模式”全市推广
去年,翔安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法和成效获得国家生态环境部等部委专家调研组以及省生态环境厅专家肯定,农村污水治理“翔安模式”诸多创新的做法在全市推广。如首创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3+3+3”模式便是在数年实践中应运而生——
“三管接户”的技术创新让污水从源头实现全收集,使污水横流场景全面改观,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出水水质的达标则全面提升了辖区的水环境,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水联治”的治理模式,通过水资源的“一盘棋”治理,实现了“废水”向“肥水”的转变,如今翔安全区流域水环境实现流域水质明显提升、环境同步提升、污染源数量明显下降、河道缺水难题有效缓解;再把智慧化管理系统与“互联网+”引入到污水治理的后续运营维护、设备管养之中,翔安区通过“三方共管”,即多方联动、资源联网,实现了智慧管理的长效化。
如果说,“3+3+3”模式是建设山清水秀生态翔安的生动实践,创建环保工作地图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新探索。
翔安区依托“智慧环保+工作地图”,以数字赋能促生态环境管理“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2022年,翔安区饮用水源达标率100%;细颗粒物(PM2.5)浓度14微克/立方米,全市最低;海漂垃圾密度64.03㎡/km,同比下降76.5%;近岸海域水质上半年在全省沿海区(县)中排名第二。
数字治理成效凸显的背后,是翔安区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创新实践。翔安区不断探索新技术在生态环境业务的跨域融合应用,将生态环境要素与高德工作地图有效衔接,创新数字地图生态环境保护应用模式,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如今,翔安生态环境局打造的“智慧环保+工作地图”,已经成功运用于入河入海排口整治、污水站点管理、海漂垃圾治理等工作领域,并依托行走的数字地图和移动的工作平台,以数字赋能生态环境管理提质增效。
此外,翔安区始终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以系统治理思维探索出“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再造”“小光山矿区生态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柔性执法”“三水联治”等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典型案例。2022年翔安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在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声音】
生态文明改革
亮点纷呈
●翔安区副区长 洪求瑛: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翔安区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文明改革亮点纷呈,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近两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均达100%,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宜居环境大幅提升,绿色经济效益逐步显现,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环境要素
保障发展
●翔安生态环境局局长 官伦晨:作为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和“岛外大发展”的主战场,面临大开发大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翔安生态环境局积极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实施“益企服务”专项行动,以服务企业与项目为抓手,探索形成了具有翔安特色的“全周期服务保障、全链条精准帮扶”机制,服务天马8.6代、电气硝子5期、中创新航3期等重点项目快速落地生效,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环境要素坚强保障。(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吴思泓 叶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