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9月27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政府搞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讲,肯定是很好的。如果没有这个项目,我们还要奋斗十来年,才能将房子建成现在这样子。”9月25日,在厦门翔安区大帽山社区现场观摩、采访时,当地户主黄明理这样说。这是翔安区大帽山社区农房“平改坡”的真实写照,也是我省“平改坡”项目的一个缩影。
9月24-26日,福建省农房平改坡设计建造一体化导则培训班在厦门市翔安区举行。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www.mnw.cn)记者了解到,自我省实施“平改坡”以来,厦门翔安所取得的成效尤为显著,坡屋面质量也经得住考验,在全省脱颖而出。再加上,翔安区建设局是《福建省农房屋顶平改坡设计建造一体化导则》主编单位之一,所以,此次培训点选在翔安。
来自全省各市、县、区建设部门相关负责人、村镇站长等20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采用理论讲解与现场观摩方式,并进行互动,让大家上了一堂内容丰富有形象生动的“业务课”。
翔安区大帽山社区航拍图(叶虎平摄)
走进现场观摩 大帽山农户喜开颜
大帽山社区位于翔安区新圩镇北部山区,素有“厦门后花园”“天然氧吧”的美誉。25日下午,大家一行来到大帽山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红顶房屋,规整而美观。它们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与山景、绿树相映衬,犹如一幅画卷,令人眼前一亮。走几百米进社区,就可看到一汪青绿。这是振兴湖,湖面静谧无波,岸边垂柳依依,待修整之后,应是绝佳的赏玩之地。
现场观摩(叶虎平摄)
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在现场看到,“平改坡”后的房屋除都是红屋顶外,还有一个相似点,就是屋顶上的山墙都有显眼的“大帽山”字样。据在现场解说的翔安区新圩镇干部陈军总介绍,大帽山的“平改坡”完成306栋,在结合闽南建筑风格的同时,创新设计“大帽山山花”统一标识。民房改造统一风格样式,采用歇山顶传统屋面形式,统一使用红色陶土瓦,运用钢木结构,防虫防腐。
去年9月,翔安区启动实施农房“平改坡”,对整体风格样貌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整改后的民房不仅外表美,像一栋栋“别墅”,而且实用。在采访中,农户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凉快”,有了坡屋顶,顶层就不热了,住得更舒服。“肯定更好,帮我们弄好了,顶楼肯定不会那么热。”农户黄勉治告诉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去年10月,政府帮她家实施“平改坡”,自家也装修了外墙,整栋房子看起来更漂亮了。
户主黄明理是一名货车司机,他家的房子原来是三层的旧土胚房,平屋顶。 “政府看我们是贫困山区,统一给我们做。”黄明理的话很朴实,他说,他们夫妻俩打工赚钱,还要养孩子,一年才剩下几万元。屋顶“平改坡”由政府统一规划,采用以奖代补,外墙装修也有补贴,提前十几年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搭建了屋顶,顶层也比较阴凉,更适合居住。
一年“平改坡”整治1108栋 “翔安经验”在全省推广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去年起,我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平改坡”、外墙装饰装修完整、体现地域特色,是其中既有农房整治的重要内容。据介绍,全省实施“平改坡”以来,厦门翔安整治的数量最多,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在质量、安全、性能、使用上,坡屋顶经受住了台风和时间的检验。
翔安区建设局局长刘清乐介绍,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该区重点开展“三点”(大帽山、大宅、锄山)、“三线”(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重要通道沿线)的平改坡建筑风貌改造,全区共完成平改坡整治1108栋,裸房整治597栋。
大帽山社区“平改坡”完成306栋
其中,大帽山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乡村环境、农房整治提升与乡村旅游、民宿开发同步进行、同步发展。省住建厅把大帽山社区农房改造经验列入《福建省农房屋顶平改坡设计建造一体化导则》,作为全省的范本推广。
那么,大帽山社区是如何从昔日的小山村,成为如今的典范的呢?其经验做法就是立机制模式,破组织难题,让农民从“无所适从”到“支持拥护”;立标准典范,破实施难题,让农民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担当”;立方法举措,破质量难题,让农民从“顾虑重重”到“心花怒放”。
就如何统一建筑风貌问题,刘清乐介绍,翔安区结合群众意愿,选定知名设计院进行村庄整体风貌设计。裸房整治和平改坡单栋建筑设计注重把握与村庄总体风貌的统一,在满足屋顶防水隔热通风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做到修旧如旧,同时根据每个村庄民俗风情,设计不同的坡屋顶及外立面,做到一村一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平改坡”项目中,不同于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立项统一施工的模式,翔安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加以促成,既能发挥房主的主观积极性,又能分清建设责任,做到“投资省、速度快、责任清”。
专家解读导则 推进“平改坡”落地实施
为什么要平改坡?改成什么样?技术层面怎样做?行政层面怎样组织?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和过程样本?今年4月份印发的《福建省农房屋顶平改坡设计建造一体化导则》回答了这五个问题。来自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专家李梁峰是该导则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在培训会上,他介绍了既有农房整治的原则、要点等内容,解读了导则具体条文。讲解结合案例,深入浅出。
之所以要进行“平改坡”是为了增强屋面防水、改善隔热性能、保护房屋墙体、提升建筑风貌。根据导则,“平改坡”屋面宜采用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等传统屋面形式。坡屋面宜考虑地方特色建筑风貌,可结合新技术、新材料,在山墙、屋脊、通风采光窗等部位,考虑建筑风貌元素进行简洁易行的装饰。
值得注意的是,村民是农房平改坡工程的主体,承担建设主体责任。镇村要考虑村庄整体风貌,并协调推动农房平改坡工程实施,可聘请监理单位协助管理工程质量及安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则开展技术指导。
解读结束后,参会人员还就屋面形式选用、如何实现设计建造一体化等专业性问题进行探讨。福安市住建局副局长刘赋民告诉记者,经专家解读及对翔安区的做法的了解,他们对导则有了更深入理解,也更了解了一些具体要求。如在地方建筑风貌管控上,通过对技术的深入了解,他们也掌握了如何在具体实施中融入一些地方元素。
另外,26日上午,承建翔安“平改坡”工程的泉州市凹凸耐建筑装配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历强介绍了成功做法、建造方法等,传授了宝贵的经验和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