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玲 图
另据记者了解,易瑞沙已纳入广州市医保,从去年7月起广州市医保患者可享受报销,个人每月花销锐减至1000多元。享受广州医保的肺癌患者经过基因测序发现肺癌组织有表皮生长因子突变,就可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广州市肿瘤医院这3家医院申请门诊,经过指定医生的复核签字,可以享受到医保局每个月15000元补贴,连续6个月后,经检查治疗有效,由中华慈善总会提供下半年的免费用药。第二年经检查依然有效者,将全部由医保提供每人每月15000元的药费报销。
对此,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医保要在老百姓近乎无限的寻医问药的需要与有限的国家财政支付能力中间找到一个平衡,对于价格昂贵的药物进医保,对国家财政的支付能力是个较严峻的考验。
[相关链接]
药品援助项目
药品援助项目是由中华慈善总会与国际知名的药企合作开展的,厦门市慈善总会于2006年争取到这个援助项目,6年来陆续开展了格列卫、多吉美、特罗凯、易瑞沙、拜科奇、安维汀、万他维等7个药品援助项目及威高骨关节援助项目,为患有胃肠道间质瘤、白血病、血友病、肝癌、肾癌、肺癌、直肠癌、肺动脉高压等重病患者提供援助。截至目前,已有600多人在厦门市慈善总会领取援助药品,遍及厦门、泉州、漳州、龙岩等地区。
[相关新闻]
先自费购药再获免费赠药,昂贵“救命药”工薪阶层难以负担
捐助模式被疑变相促销
治疗肺癌的易瑞沙,非低保患者自费服药5个月后可申请免费赠药;治疗结直肠癌的安维汀,患者自费购买6个月后有资格申请免费赠药……本报此前报道,每月动辄两三万的昂贵“救命药”,工薪阶层难以负担。慈善赠药项目给了这些患者一线希望,但是“先自费后赠药”的捐助模式,也被患者质疑是否是跨国医药企业的一种变相促销,诱导患者不惜老本买药吃。
是馅饼还是陷阱?
从纳入慈善援助项目的几种药物来看,以靶向性治疗肿瘤的药物居多。这种捐助模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先自费购药几个月,从3个月到6个月不等,经指定医院由指定的医生定期检查,根据患者对药物反应来决定是否赠药,以及赠药持续的时间。
患者担心,如果决定选用这些药物,有可能在吃自费药期间就已经去世,或者吃完自费药后产生耐药性,无法获得免费赠药,同时赠药期间也可能因病情条件不符被中止赠药,这样花了大钱,获得的生存机会依然不高。
对于目前这种昂贵药物的捐助模式,民政部慈善司前司长王振耀曾表示,这个方式也只有在中国有,发达国家都是保险报销的,而中国,这些治疗肿瘤的药物多数都不在医保范围内。企业的这种捐助模式,有促进销售的一面,也有推动进入中国医保的一个因素,但是企业的慈善捐助活动是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