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门筼筜湖湖水变成褐色和黄绿色 是微藻密度过高导致

来源:厦门晚报 2019-05-23 10:14 http://www.mnw.cn/

  近日,常在筼筜湖边散步的市民发现,本该是碧绿如镜的湖水,突然间变成了浑浊的褐色或者黄绿色。这是怎么回事?有市民担心是污染造成的,致电反映这一情况,也有市民反映给筼筜湖管理中心。

  筼筜湖管理中心说,筼筜湖水体“变色”,学术上称之为赤潮,并非污染造成的,是微藻密度过高导致的,主要在夏季发生。“治理难度很大,以预防为主”。

“变色”的湖水。筼筜湖管理中心供图

  【分析】

  5个因素导致持续高温时易发生赤潮

  筼筜湖管理中心技术质量科副科长徐向伟说,筼筜湖水域内,常见的微型藻类(也称浮游植物)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最主要种类是中肋骨条藻、角毛藻等硅藻生物,这些微藻个头极小,需借助专业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庐山真面目”。筼筜湖水体“变色”,主要就是由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藻引起的。这些微藻平时存在于自然海水中,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快速生长,导致湖水藻类浓度异常偏高,造成水体呈现黄绿、黄褐、褐色甚至是红褐色,这就是学术上所说的赤潮。

  徐向伟说,赤潮发生离不开5个因素:高温、强光照、营养盐丰富、水体动力不足、水体浅。而目前的筼筜湖就具备了发生赤潮的条件:气温高、光照强,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暴发性繁殖;筼筜湖每天从西海域引入富营养化的海水,加上降雨泄洪时冲刷入湖的污水、污泥等,给水体带来丰富的营养盐,持续不断为微藻提供“食物来源”;纳潮口关闸之后,水体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水体动力不足;筼筜湖水体较浅。

  【应对】

  以预防为主赤潮已明显减少

  赤潮现象是困扰学术界多年的世界难题,一直伴随着沿海地区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根治极其困难。

  “赤潮是‘正常’现象,但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徐向伟说,赤潮会造成水体缺氧,一些耐受性比较弱的鱼类可能会死亡。并且赤潮可能会影响湖区景观效果和湖区生态系统,“赤潮治理难度很大,以预防为主”。

  据了解,为有效缓解筼筜湖赤潮现象,近年来筼筜湖管理部门积极采取各类应对措施,主要通过加快湖区水体交换、合理调整水位以改善水质、强化入湖污染物监管,减少或切断赤潮生物的“食物来源”等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果。

  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筼筜湖水域,特别是筼筜湖主体的内湖和外湖水域,赤潮发生总天数和赤潮藻类密度均大幅下降,赤潮现象已明显减少。“以前每升湖水有100万至1000万个藻类,现在数量下降到几万个或者十几万个。”徐向伟说。(厦门晚报记者陈红)

原标题:筼筜湖湖水变成褐色和黄绿色 是微藻密度过高导致
责任编辑:任少杰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2025年厦门市民文化汇启动
  • 厦门:紧盯目标 加力推进 确保全面完成城中
  • 2025年闽宁美酒美食嘉年华启动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2025泉州时尚周启幕大秀精彩纷呈(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京闭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 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 1870万人次 全国铁路迎来“五一”节前出 七部门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电信业务“明白办 传染病防治法完成修订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