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门杨雪莉两次摘“牡丹奖” 以南音传承为己任

来源:海西晨报 2018-05-29 08:34 http://www.mnw.cn/

­  厦门市南乐团党支部书记、团长杨雪莉,毕业于福建省艺校厦门分校南音班,第三批福建省“优秀百人计划”文化名家,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现为中国曲协理事,福建省曲协副主席,厦门市南乐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青年曲艺工作者联盟副秘书长。

­  杨雪莉的表演很有灵气。

­  杨雪莉希望将南音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  “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初见南乐团团长杨雪莉,记者便被她言谈举止间的优雅所吸引。

­  这也不难理解,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南音,以其清新淡雅、细腻温婉而流芳百世。今天的主人公杨雪莉,从小就受南音熏陶,身上自然多了一分内敛的灵气。从初入艺校门,到摘取“牡丹奖”,她见证了南音由繁盛到没落再崛起的重要历程。

­  

­  从小耳濡目染

­  辗转踏进艺校门

­  杨雪莉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其爷爷、父亲都是医生,但他们都喜欢文艺。尤其是爷爷,对南音情有独钟,经常约几个伴就唱起来,杨雪莉便从小耳濡目染。那时候,社戏很吸引人,杨雪莉常坐在台下看得如痴如醉,也逐渐成了个能歌善舞的小姑娘。

­  杨雪莉真正与南音结缘是在她初三那年。偶然得知福建省艺校厦门分校要到学校招生,杨雪莉便高兴地前往,却被告知该校招生已结束。她得知了招生的下一站地点,赶上了最后一个考试名额,考入了艺校。

­  不过,杨雪莉又因搬家差点与艺校擦身而过。“当时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中的老房子里,还是开学前三四天父亲去打扫房子才发现的。”杨雪莉告诉记者,若不是及时拿到了那封通知书,她现在可能是一名幼师,也正是这封通知书让她知晓,她将投身的是南音事业。

­  走进校园,杨雪莉开始系统地学习南音。但不久后,流行音乐兴盛起来,给传统音乐带来了巨大冲击。杨雪莉也因此动摇过,她说:“有人说做传统音乐太落后了,因为不被接受、不被理解,我们都有些自卑”。所幸,杨雪莉最终排除了“杂念”。

­  一心钻研古乐两度“牡丹”花开

­  《绣成孤鸾》取材于爱情故事《陈三五娘》,描述的是五娘借绣花暗喻思君、矛盾等心理活动,她最终挣脱桎梏,勇敢追求婚姻自由。唱段选自南音散曲、指套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曲,保留了南音最原汁原味的传统曲牌,舞台形式是最为传统的曲艺表演模式。在2014年第8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中,杨雪莉凭该作品摘下了厦门曲艺界第一朵“牡丹”———“牡丹奖表演奖”,全国仅10人获该奖项。

­  “曲艺比赛要求掌握基本的、传统纯正的艺术特点,又希望个人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些创新,且比赛对演员的唱功、舞台表现力、角色演绎等个人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杨雪莉告诉记者,此次比赛更注重曲种本体,融合清唱、弹唱及表演,展示个人综合素质。节目几经修改,但始终没有脱离曲艺的本体,尽量保留最纯正、最传统的唱腔,把厦门南音比较婉转的唱腔风格展现得较为完整。

­  杨雪莉介绍,当时她的压力不小,因为同台竞技的不仅有早已名声在外的曲种如二人转、相声等,还有一些家喻户晓的演员。杨雪莉分析,北方曲种激情高亢,占据语言优势,南音之所以能在如此激烈的比拼中脱颖而出,靠的正是它的细腻委婉、高雅内敛。

­  实际上,这并不是杨雪莉第一次获“牡丹奖”。2010年,南乐团与台湾艺术家联合创排的《相聚在宝岛》就获得了第6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中的“牡丹奖节目奖”,杨雪莉在该节目中担任主唱。据介绍,那是福建第一次参赛并实现了“牡丹奖”零的突破。

­  创新守护瑰宝多举措传承文化

­  熬过寒冬,南音终于又迎来了它的春天,登上了金砖厦门会晤文艺晚会,大放异彩。

­  对此,如今已是南乐团团长的杨雪莉深有感触。她忘不了最困难的那段时期,“受众不断萎缩,老观众有的生病、有的离世,我们真的很着急。”结合自身经历,杨雪莉产生了从少年儿童开始培养南音的念头。但他们吃了学校的闭门羹。“当时正值学校鼓励学生讲普通话,传统文化不被重视的时期,学校以课业为重为由拒绝南音进入校园。”向外走不出去,他们选择关上门提升自己。而今,传统文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南乐团也因其出色表演、坚定传承受到各方赞赏。

­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南乐团注重提升形象美,从成员、团队的谈吐、举止等着手,旨在打造一支符合南音清新淡雅、细腻温婉气质的团队。而作品美也是南乐团的一大美。仅在今年1月,南乐团重新打造的精品剧目《金石吟》《鼓浪曲》《黄五娘》完成了首演。

­  南音曲谱均为手抄本,流传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差异和误抄。经收集、整理、校编、电脑录入、再校编等工序,去年,南乐团编撰出版了《南音古曲选集》。该选集通过自主研发的工尺谱电脑输入软件将观众耳熟能详的曲目整理成册,为南音从业人员和爱好者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南音工具书,被作为南音研究、传承和规范厦门流派南音唱腔学习的范本。

­  针对不同年龄层订制不同的南音普及计划;派优秀演职人员进校园开设兴趣班;注重对90后年轻学员的培养……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南音专业表演团体的当家人,杨雪莉步伐坚定,对南音的未来、南乐团的未来充满信心。(海西晨报 记者陈佩珊)

原标题:南乐团团长杨雪莉两次摘“牡丹奖” 以南音传承为己任
责任编辑:柯金定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两岸社区服务恳谈会在厦
  • 鼓浪屿婚姻登记中心启动
  • 第三届海峡两岸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论坛召开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省政协举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2025渔业周·渔博会在榕开幕 结“粮”缘 施“粮”法 谋“粮”策 第二十一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开幕 省领导赴龙岩调研学习教育和产业链党建工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两岸社区服务恳谈会在 十三届省政协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自主创新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