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3月24日讯 来自福建、江西、贵州、湖北、湖南等全国12个省市的158所职业院校,与厦漳泉近600家企业面对面对接。昨天上午,“厦门市第十一届暨厦漳泉第三届校企合作对接会”在厦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
教育与就业无缝对接
对接会参会人员达2000多人,现场收到厦漳泉企业与各类院校达成110份合作意向书,现场促成了5000多名院校学生与企业用工对接。参加院校涉及毕业生17.2万人,提供了246个专业(工种),包括厦门市今年公布的92个急需(紧缺)技术工种,如车、铣、刨、磨、钳工,以及加工中心操作工、焊工、维修电工、模具设计师、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钣金工、动画绘制员、服装缝纫工等企业需要的工种。
导报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通过校企合作对接会的平台,吸引了更多院校和企业对接,为海西企业输送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私人定制”当前非常盛行。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是第六次参加校企对接会,并与冠捷电子建立了长期合作。负责学生就业的范老师告诉导报记者,现在学校内有企业冠名班,又叫“订单班”,教育与就业无缝对接,这样学生更有信心,企业的需要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90后技工对生活环境要求高
不过,在昨天的对接会上,用人单位也普遍感慨:“现在90后技术人才着实不好招。”在轮胎制造企业就职的谢先生告诉导报记者,公司十分重视此次校企对接会,集团下辖的分公司都派了职员来对接,但招聘时遇到的“观望”型毕业生相当多。这些90后年轻技工对薪酬和生活环境要求较高,但工作中又普遍不能吃苦,作为企业,更愿意招那些出身本地农村、踏实能吃苦的工人,以减少人员流动。(记者 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