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简体 繁体
闽南网 > 旅游 > 民俗文化 > 正文

传唱马山民歌成了镇里的“时尚”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9-11-27 17:01 http://www.mnw.cn/

  “南湖菱花朵朵红,北坡稻花阵阵香,湖水一片清,歌声两岸唱,千年古镇新气象,马山民歌九州传……”11月13日,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马南村热闹非凡,纪念马山民歌队建队65周年专场文艺演出吸引了远近群众前来观看。

  台上唱,台下和。马山镇文化站站长田清云说:“传唱马山民歌成了镇里的‘时尚’。”

  从古老“郢中田歌”中孕育,国家级非遗项目马山民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从历史深处走来

  曾大放异彩

  马山镇距楚故都纪南城(古称“郢都”)30公里,属郢中腹地。马山民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流传久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楚地的“扬歌”“田歌”。战国楚襄王时期,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后唐、宋、明、清各个时期都有关于“郢中田歌”的记载。

  田清云介绍,马山民歌多为“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堪称古代“楚声”“楚歌”的活化石。马山民歌以楚方言为基调,有“田歌”“号子”“山歌”“灯歌”“风俗歌”等数十种,其中“喇叭调”“叮当调”“得得调”“伙计调”“哦伙调”五大调享有盛名。

  “我还是十几岁的小姑娘时,田间地头广为流传的马山民歌就深深地印刻在我心里。”如今已82岁的马山民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兆珍说,1957年,她所在的湖北民歌合唱团以马山民歌《翻一个荷叶对牡丹》唱进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受到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接见。

  “不唱民歌劲不来,一时半刻难得挨;唱起民歌劲直抖,栽秧田里好收手。”逢农忙季节,优美婉转的马山民歌《栽秧歌》在田里此起彼伏,表达着劳动者的心声。

  走过发展低谷

  延续薪火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市场大潮冲击下,马山民歌进入发展低谷,歌者云集的盛况曾一度消失。当时实行分田到户,不再给民歌手记工分,一些优秀民歌手为生计奔波,被迫转行;很多年轻人开始追求时尚音乐,不愿再学唱乡土民歌。

  即便如此,马山民歌仍在艰难处境中薪火相传。

  曾任马山镇文化站站长的廖开富,为了不让流散的马山民歌失传,经常拎着录音机奔波在田间地头,寻访民间老歌手,录下口口相传的乡音楚调,再用歌谱形式记录下来,先后抢救了100多首极富特色的五大调、小调及大量歌词俚语。“这么土的东西还费劲去折腾,老廖真是傻到头了。”虽然经常受到类似的嘲笑,但廖开富痴心不改。

  1956年出生的马山民歌手黄清芳,当时虽改行务农,但对马山民歌的喜爱丝毫不减,不仅在生活劳动中随时哼唱,还让女儿朱玉婷系统学习马山民歌,其孙女出生后,也逐渐开始学唱。一家三代薪火相传,保留着马山民歌的火种。

  上世纪80年代初,荆州区文化馆的专业工作者也对马山民歌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收集、整理,利用两年时间录制了近900分钟的马山民歌原生态唱腔,并经过半年的整理、排序,出版了马山民歌专集《江陵民歌》。

  迎来久违的春天

  与时俱进

  2007年,马山镇被湖北省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8年,马山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马山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沐浴时代之风,马山民歌迎来久违的春天。

  荆州区文化馆馆长季燕妮介绍,荆州区文化馆组建了马山民歌课题组,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马山民歌普查工作,对新搜集的民歌进行录音、录像、记谱,分类存档,还编辑出版了《荆州马山民歌普查资料汇编》《马山民歌精选》等书及音乐光盘《马山民歌精粹》。

  从2008年开始,马山民歌走进校园,这令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后继有人。“我们不仅开设了教马山民歌的音乐课,还有一套专门的自编教程和教学方法。”马山中学负责人说,马山民歌的传承人还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辅导。

  “马山民歌的内容大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马山民歌与时俱进,在创作中迸发出新的时代特色。”廖开富介绍,他新创作的《湖儿宽·水儿长》在2019年湖北省第二届品牌歌曲大赛中获银奖。

  目前,马山镇有500多人会唱马山民歌,组建了10多支马山民歌表演队。这些人不仅自己唱,还经常到校园、景区等地表演,去年演出了40余场,今年已演出30余场。

  “民歌唱的是心灵深处最朴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激励人、鼓舞人。”田清云说。(驻湖北实习记者瞿祥涛

原标题:传唱马山民歌成了镇里的“时尚”
责任编辑:柯金定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惊蛰时节怎么养生?这样“捂、吃、按、动”
  • 2025年2月3日立春具体时间 今天几点几分打
  • 为什么连续五年没有“大年三十”?会影响过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郑和开麦喊话:来不来泉州台商投资区,look in my eyes!回答我!!!
    郑和开麦喊话:来不来泉州台商投资区,look in my eyes!回答我!!!
    第26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第九届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隆重开幕(视频)
    第26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第九届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隆重开幕(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会展+”效应赋能文旅经济发展 福建:乡村旅游成文旅新风尚 以青春之名 铸数智之光 习近平对贵州毕节市黔西市游船倾覆事故作 普京称俄中关系对维护世界稳定具有战略意 福清市利桥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在观看舞狮 簪花好景看蟳埔 文旅新亮点 | 魅力海岛清凉游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福建闽南网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