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勤送礼,亲嘴踩背,共筑爱巢……5月以来,石狮峡谷旅游路栗喉蜂虎繁殖地,每天都在上演着“撒狗粮”的戏码,从东南亚一带到石狮筑巢安家的逾百只栗喉蜂虎进入“热恋期”。
求偶
5月14日10时30分,太阳爬上山岗,峡谷旅游路那道长约200米、高约10米的土质崖壁被阳光照射得一片金黄。崖壁上,密密麻麻布满栗喉蜂虎的巢穴,宛如一幅巨大的蜂巢壁画。身披“霓虹羽衣”的栗喉蜂虎,或钻巢穴赶建“新房”,或停靠崖壁稍作休息,或停留在枝头等候“恋人”。“眼下,栗喉蜂虎筑巢与交配同步进行,蜂虎交配成功一周后可在巢内产卵。”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委员会主任委员、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介绍道。
进入繁殖期的栗喉蜂虎,“求偶方式”十分有趣——雄鸟捕捉到蜻蜓、蝴蝶、蜜蜂等猎物后,在枝头上不停地鸣叫、摆动尾巴以吸引雌鸟的注意,当有雌鸟前来“相亲”,雄鸟便慢慢靠近,将猎物送到雌鸟嘴边,以期获得雌鸟的芳心。有研究表明,栗喉蜂虎雄鸟求偶喂食时,雌鸟有超过九成的概率接受,但接受喂食后发生“踩背”交配的,概率不足两成。栗喉蜂虎交配成功率,除了与同类争夺交配权外,还与环境因素有关。
踩背
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纬度最北的栗喉蜂虎繁殖地,“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石狮之旅进入第四季。今年2月,石狮正式启动栗喉蜂虎五年保护规划,并在泉州地区首次开展栗喉蜂虎栖息地保护性修复,对多年形成的1080个栗喉蜂虎巢穴进行修复,为“中国最美小鸟”的到来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
“据初步统计,今年石狮峡谷旅游路栗喉蜂虎繁殖地新建巢穴达300个!”吴轲朝介绍说,这些巢穴有的是真巢穴,有的则是迷惑巢。另悉,今年5月中旬,在永宁镇政府协调下,后杆柄村投入人力物力建设观鸟(拍鸟)棚,尽量减少观鸟、拍鸟活动对栗喉蜂虎筑巢繁殖带来的不利影响。
“嘘!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栗喉蜂虎正在石狮度蜜月!”有关部门呼吁,摄影爱好者和市民群众文明观鸟莫惊扰,共同为栗喉蜂虎栖息繁殖营造安定的环境。
(记者 林恩炳 颜华杰 通讯员 杨思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