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的兴盛,在很多人眼里“节俭”似乎和“抠门”画上了等号。尤其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超前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更是不知节俭为何物。然而,近年来,情况也正在发生着变化,“新节俭主义”在我市开始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所推崇、所青睐,一种新消费模式正在石狮悄然兴起。
省钱有方,花式“薅羊毛”
为了抢到商家每天定点放送的大额优惠券,市民王小姐在线上“蹲守”三天,最终,她以比原售价优惠80元的价格拿下了自己心仪的隐形眼镜。在她眼里,省钱已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经验十足的她早已深谙“薅羊毛”之道。
所谓“薅羊毛”,就是搜寻、利用商家的优惠信息,在网络和朋友圈子中广为传播,从而为自己省钱的行为。采访中,在“薅羊毛”上颇有心得的王女士已经有快两年的省钱经历,秉承着“不该多花的钱绝不多花”的信念,她几乎每次买东西前都会用几个折扣App进行比价,“不着急的话,就等到折扣季再买。”作为朋友眼里的“省钱小能手”,她常常收到来自同学的“请求分享优惠券”的消息,“一般情况下我都会转发给他们,羊毛嘛,一起‘薅’才更快乐。”
王小姐收到的“请求分享优惠券”其实是以拼购作为省钱模式的一种具体方式,有别于主要依靠搜索、浏览来挑选商品的传统方式,这种拼购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朋友推荐、凑单、拼团、砍价等社交方式来选购商品。
除了在线求分享各种优惠券外,还有一部分市民则是热衷于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加入各种“抠组”,团购组、“上车组”、闲置组……沉浸在各种“特价”中。市民小刘就是这群人里的其中之一,她表示,自从加入这些省钱小组,做了各种各样的功课后,她对于正常价格的商品不再会轻易“心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更加理性了吧。”小刘说。
极尽所能,将钱花在刀刃上
所谓“新节俭主义”,既不同于传统的节俭,同时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抠门”,而是在追求省钱、追求性价比的基础上,不该花的一分钱都不花,同时该花的一分钱都不省。至于什么是该花的钱,什么又是不该花的钱,则没有固定和标准答案,而是和当事人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等有关。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日常吃穿上极尽节俭之能事,比“抠门”还“抠门”,但是在自己喜欢的物品、热爱的领域上,却又一掷千金,表现得比“土豪”还“土豪”。可以说,这正是“新节俭主义”一个最典型的表现。
“一千可以花,十元必须省。东西可以买,邮费必须包。”市民林小姐对这句话再认可不过了。“把钱花在刀刃上”也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的“省钱良方”。“几百元的小裙子眼都不眨,几元钱的邮费抠抠缩缩说的就是我本人。”作为朋友眼里的一名资深“抠抠族”,林小姐有着自己独特的“省钱观”。林小姐说,自己是一个很爱买衣服的人,虽然遏制不住“买买买”的冲动,林小姐却很少“超前消费”,日常生活也是“能省即省”。林小姐积攒了不少“省钱小tips”,“比如说购买反季商品,夏天的时候低价抢购商家清仓处理的羽绒服。”
与林小姐相比,小陈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她的实用主义“省钱观”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除了返利的方式,“如果给家里买,可以充天猫超市卡,充值有赠送;如果淘宝用得多,可以开88VIP,一年88元但省的远不止88元。”“9.9划算节”当天凌晨,远在学校住宿的她也按捺不住“囤便宜货”的心,给家里买了四大箱面巾纸。
然而,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要践行“新节俭主义”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首先需要你会省钱,能省钱。而省钱的做法,通常就是在各大网站上“薅羊毛”,也就是通过使用优惠券、打折卡,参加商家举行的各种优惠活动来购物,从而在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为自己省下每一笔可以省下的钱。
节俭习惯,养成自律消费
近年来,在高消费、超前消费和追求奢侈名牌等风气的影响下,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涨,收入增速早就赶不上欲望增速,很多人甚至已不再满足于花明天的钱,而开始花明年、后年甚至30年后的钱,“卡奴”“月光族”“新穷人”“啃老族”在年轻人中比比皆是。但是这两年,一种“新节俭主义”开始逐渐在年轻人中流行,遵循的是“省钱而不降品位,省钱而不失时尚,省钱而不减体面”的原则。采访中,有市民认为,你有什么样的金钱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能存钱的人,比起钱,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人生存下一个储蓄的好习惯。而努力挣钱、理智消费、永续理财,“三管齐下”才是硬道理。同时,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显示,品质消费和性价比消费越来越成为市场主流。我们应该避免社会进入未富先奢,充分将“俭以养德”渗透在大家的生活中。
(记者蔡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