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銮渡 古代渡口写满故事
参观完六胜塔,媒体采风团又来到了位于蚶江镇石湖村的林銮渡。一下车,他们就被渡口这片广阔的海域震撼了。沿着林銮渡古香古色的石板路往里走,更是别有洞天。若不看周边的现代建筑,仿佛真实置身于古代的渡口内。
采风林銮渡 (陈起拓 摄)
据介绍,林銮渡是唐代航海家林銮为通勃泥(北婆罗州)而建的码头,宋元间重修。该码头建于两块天然岩石间,全长113.5米,末端向东,呈曲尺状。主体长70米,宽2.2米,高2.41米,为长石纵横筑砌而成,上横石板,现保存完好,是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历史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资料。而今走在石湖村林銮渡口,古石道上当年挑夫留下的印记清晰可见,它们记载着属于那个年代的繁荣。由于实用性强,渡口一直沿用至清代。现在,虽然它的实际功能已经不能与现代化的码头相提并论,却是见证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
在林銮渡内,有一座古老的石亭——“再借亭”,这个名字引起了嘉宾们的关注。原来,在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江西人曾樱在泉州任职,负责海防事务,他信任并重用海军将领郑芝龙,征服袭扰泉州湾及台湾海峡的海盗集团。随后,曾樱取消禁止海外贸易令,鼓励通商,深得民心。离任之时,泉州民众恳请朝廷同意,“再次借用”曾樱留任泉州,并在此处修建“再借亭”。亭中的碑文,是由当时闻名全国的泉州籍书法家张瑞图撰写。
听完工作人员的解读,嘉宾们再次用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个有故事的古渡口和这片广阔的大